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综合交通
  • 3篇轨道交通
  • 3篇城市轨道交通
  • 3篇大数据
  • 2篇网络
  • 2篇换乘
  • 2篇货运
  • 2篇交通运输
  • 2篇公路
  • 1篇等式
  • 1篇动车
  • 1篇信息技术
  • 1篇拥挤
  • 1篇拥挤收费
  • 1篇源数据
  • 1篇运输工程
  • 1篇社会福利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排污

机构

  • 1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四川国蓝中天...

作者

  • 12篇刘晓波
  • 3篇唐优华
  • 3篇蒋阳升
  • 2篇刘晓波
  • 2篇甘蜜
  • 1篇马驷
  • 1篇李宗平
  • 1篇张仪彬
  • 1篇鲁工圆
  • 1篇李丹丹
  • 1篇祝进城
  • 1篇刘卫松
  • 1篇帅斌
  • 1篇张光远
  • 1篇罗洁
  • 1篇龚迪
  • 1篇郑芳芳
  • 1篇瞿何舟
  • 1篇刘婧
  • 1篇彭其渊

传媒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大数据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工程管理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展望被引量:8
2019年
在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综合交通的一体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和技术支撑。针对现阶段综合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控、安全环保维护、物流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异构质量差、"信息孤岛"、挖掘程度低等症结,对综合交通大数据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发展过程中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与展望,为大数据在综合交通中全面、有效、系统地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刘晓波蒋阳升蒋阳升张仪彬唐优华罗洁
关键词:大数据综合交通
换乘导向的轨道交通网络发车时间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站在高峰时段换乘乘客聚集造成的瓶颈,带来的运营安全性能差、效率低等问题,基于非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以网络总换乘等车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乘客在换乘站的走行时间,以列车发车时间的调整变化量为决策变量,利用调整轨道交通列车在起点站的发车时间及时刻表,协调了列车在换乘站的换乘衔接时间.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时间及时刻表.对13个换乘站及5条线路组成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早高峰小时的优化方案使网络乘客总的换乘等车时间减少了689 h,提升系统换乘效率22%.
黄明华瞿何舟刘晓波唐优华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模拟退火
基于卷积自适应平滑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估计方法
2024年
针对连续流场景的交通状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自适应平滑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稀疏的固定断面观测数据,重构完整的交通状态。与传统的自适应平滑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不依赖于经验选择交通状态的传播特征,而是针对交通状态的传播特性,设计了3种各向异性卷积核,分别对应于交通波的前向传播、反向传播和双向传播特征,有效提取自由流和拥堵流状态的特征。基于交通流稳态基本关系和冲击波理论,进一步提出交通基本图(Fundamental Diagram, FD)权重算子,用于自适应加权不同的交通特征,优化交通状态的重构效果。不同于传统自适应平滑方法采用Sigmoid函数确定加权权重,所提出的算子在加权过程中明确包含了交通流波动的物理意义,并能直观反映交通流的一阶连续流特性。通过对高速公路真实轨迹数据集的验证,结果显示在所提出的深度学习估计框架下,各向异性卷积核能够在确保估计精度的同时,减少约1/3的待训练参数量,并使估计结果更符合交通流的物理特征。同时,所提方法能显著降低整体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百分比误差(MAPE),与传统自适应平滑方法相比,分别降低了22.3%和31.35%。特别是在拥堵状态下,所提方法能进一步减少估计误差,MAE和MAPE分别降低了31.1%和37.58%。此外,所提方法对微小交通扰动的敏感性较低,且随着估计点与观测断面距离的增加,误差增长速度更慢。在不同观测断面间距下的性能对比显示,所提方法在任意断面间距下均展现出最低的估计误差,并且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误差增长速度最慢。这些结果从多个角度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刘婧刘婧郑芳芳刘晓波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波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布局合理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其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线网的运行效率。本文综合考虑了换乘站的功能与作用,从换乘站的顺畅性、运行效率、设施供给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建立了可定量评价轨道交通换成设施布局合理性的3层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打分,并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了换乘站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模型。作者以重庆轨道交通两路口换乘站为例,进行了设施布局合理性分析,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谭宇何必胜刘晓波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BP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
基于乘客分类的城市轨道交通路径选择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深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影响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将乘客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针对各类乘客构建了不同的路径阻抗函数;随后,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t模型的路径选择比例模型,用于计算OD中各条有效路径被乘客选择的比例,并给出了具体的求解算法;最后,本文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案例,结合当地的相关调查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刘卫松刘晓波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LOGIT模型
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被引量:3
2018年
为支持解决我国综合交通跨行业、跨地域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驱动引擎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重点介绍了平台总体技术框架、研发体系和当前建设的进展。
刘晓波蒋阳升蒋阳升
关键词:综合交通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自动驾驶交通系统的协同管控技术被引量:3
2020年
过去10年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进步,为交通系统的协同管控技术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微观层面,自动驾驶车因其优于人类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对周边微环境的精准监控,有望大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率,消除随机驾驶行为对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交通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自动驾驶车的路径、车道,乃至详细轨迹,抑制拥堵的外部性,减少甚至消除无效拥堵,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导下一代智慧公路系统的规划设计.本文以此为纲,总结了近年来自动驾驶交通系统协同管控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刘晓波鲁工圆郑芳芳李瑞杰曹鹏孔悠聂宇
关键词:自动驾驶安全性鲁棒性
基于运输智能化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被引量:12
2017年
通过对以"综合"与"智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分析,以及在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讨论综合交通运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提升综合交通跨地域、跨行业服务管理能力,强化整合行业资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西部乃至全国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张光远彭其渊刘晓波龚迪马驷蒋阳升李宗平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
多源数据驱动的城市运渣车污染排放监管——以成都市为例
2025年
【背景】我国重型柴油货车的尾气排放在各类车型中占比达70.4%(氮氧化物)和51.9%(颗粒物),是城市交通污染的重要来源。建筑垃圾运输车(又称“运渣车”)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最常见的一类重型柴油货车,这类车辆不仅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大量尾气排放,且常伴有扬尘污染,对其的管控被广泛纳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目标】本文围绕运渣车活动全周期监管,系统提出基于数智化技术的一体化监管体系,旨在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时效性、靶向性、经济性。【方法】首先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形成“车辆-运企-点位”一体化的数智化管控体系;其次开展该数智化体系在运渣车管控政策下的效果评估,重点分析车辆时空分布、行驶里程和排放的演化趋势,探讨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数据】运渣车GPS轨迹数据、车载诊断系统(OBD)数据、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数据。【应用】以环保为切入点,从数据、算法、政策、市场等维度对运渣车排放管控措施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并结合在成都市的实践案例,展现了该体系在推动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参考价值。
韩科杨卓倩牟华侨陈彩云刘晓波赵彬李伟汪永东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气环境
货车轨迹数据在公路货运系统中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13
2021年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基于轨迹数据的货运出行信息辨识、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货运轨迹数据进一步应用3个方面回顾现有文献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货运出行信息辨识研究聚焦于货运停留点、车辆和货物、活动出行模式等热点主题,但现有辨识方法多移植于旅客出行研究,需要更多地考虑货运出行的独特特征。在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货运行程时间、空间位置、出行需求等主题展开研究,并证明了基于轨迹数据预测货运特征的可行性,但预测时空范围较为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货运任务、货车司机特征和货运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轨迹数据也被应用于货运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货运停车休息行为、行驶安全、货运排放和能耗分析、货运政策评估等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将货运轨迹数据与其他多源数据相结合,从3个关键技术进行突破:一是针对货运实践个体,重点探索高效货车驾驶员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模式,并在货运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新技术和新形势,重点开发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重大应急事件影响下的货运组织模式与策略;三是针对货运供需关系及匹配机制,重点研究货运全流程供需状态辨识与预测,并结合深度学习等方法训练和开发智能供需匹配模型,从而优化货运系统调度,助力社会散乱运力资源整合,提高货运系统的综合效率。
甘蜜卿三东刘晓波刘晓波
关键词:公路运输货运系统物流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