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长庚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篇电离
  • 5篇电离截面
  • 4篇电子碰撞
  • 4篇原子
  • 2篇原子碰撞
  • 2篇阈能
  • 2篇K壳层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电子输运
  • 1篇原子物理
  • 1篇输运
  • 1篇特征参数
  • 1篇铜元素
  • 1篇聚变
  • 1篇火灾
  • 1篇火灾探测
  • 1篇火灾探测器
  • 1篇核聚变
  • 1篇衬底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7篇周长庚
  • 6篇罗正明
  • 5篇安竹
  • 3篇唐昶环
  • 2篇付玉川
  • 2篇何福庆
  • 2篇彭秀峰
  • 2篇吴章文
  • 2篇刘慢天
  • 2篇龙先灌
  • 1篇黄宁
  • 1篇朱敬军
  • 1篇徐临汉
  • 1篇勾成俊
  • 1篇黄文
  • 1篇李泰华

传媒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1
  • 2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电子碰撞引起的K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研究
周长庚
关键词:原子物理电子碰撞
一种复合火灾探测器被引量:1
2000年
介绍了一种由电离室和温度传感器组合成的复合型火灾探测器 ,这种探测器内置单片微机 ,在相应的软件中含有火灾特征参数。最后 ,给出了复合型火灾探测器的试验结果。
周长庚徐临汉黄文罗正明
关键词:特征参数单片机火灾探测器
近阈能区电子与原子碰撞内壳电离截面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结果
罗正明安竹龙先灌刘慢天唐昶环周长庚吴章文何福庆彭秀峰勾成俊朱敬军黄宁李泰华
电子内壳电离现象是原子碰撞物理的基本问题。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或是在高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研究方面, 该项研究是电子与原子碰撞物理的主要内容。目前有许多理论模型试图精确描写电子与原子碰撞电离过程,如有名的Be...
关键词:
关键词:电离截面
近阈能区电子与原子碰撞的内壳电离截面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结果
罗正明安竹刘慢天龙先灌唐昶环周长庚吴章文何福庆彭秀峰
该项研究首次提出了厚衬底薄靶测量电子内壳电离截面的新方法,使研究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组采用新方法系统研究了32种元素,其中24种是国际首次测量,是国际上首次测量元素最多的研究组。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论文被国外...
关键词:
关键词:核聚变
用薄靶厚衬底方法测量电子碰撞引起的K壳层电离截面被引量:1
2001年
用能谱仪测量特征X射线 ,从而导出元素钛和钒的K壳层电离截面。为克服制靶困难 ,实验中采用薄靶厚衬底方法。通过电子输运计算 ,由厚衬底产生的反射电子对计数的影响得以修正。
周长庚罗正明安竹唐昶环
关键词:电离截面电子碰撞K壳层原子
能量范围从20keV到34keV的锆元素K壳层电离截面
2001年
用20~34keV能量的电子束轰击锆靶,从而测得锆元素的K壳层电离截面。这些数据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在实验中采用电子输运双群模型修正了由厚衬底产生的反射电子 对计数的影响。同时用蒙特-卡罗EGS4程序计算了电子在质量厚度为24.3μg/cm2的锆靶中的平均路径长度。
周长庚付玉川安竹罗正明
关键词:电离截面电子碰撞电子输运
电子碰撞引起的铜元素K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与修正被引量:4
2000年
在电子碰撞的情形下 ,通过对铜靶的特征 X射线测量 ,从而推算出它的 K壳层电离截面。在实验中采用了薄靶厚衬底新方法。通过电子输运计算 ,由厚衬底产生的反射电子对计数的影响得以修正。用蒙特卡罗技术对质量厚度为 2 3 μg/cm2的铜靶的多次散射影响作了修正。
周长庚付玉川安竹罗正明
关键词:电离截面电子碰撞铜元素K壳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