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珊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群落
  • 5篇浮游植物
  • 5篇赤潮
  • 5篇赤潮监控区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浮游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獐子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环境因子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5篇陈燕珍
  • 5篇刘希刚
  • 5篇姜珊

传媒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
研究了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海域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2011年5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7.30×10485×104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10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7月下旬,变化趋势为...
姜珊陈燕珍曹戈然刘希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
鸭绿江口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丹麦细柱藻等。浮游植物数量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高峰,在夏季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96(P<0.01)。与夏季和秋季相比,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细胞数量和优势度均较高的单一优势种,可见春季—初夏是该海域赤潮易发季节。近年来偶见种和暖水种成为优势种的现象指示了外来物种入侵或调查海域环境的改变。
姜珊陈燕珍曹戈然陈宦卿刘希刚
关键词: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了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海域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7.30×10~4~685×10~4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10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7月下旬,变化趋势为秋季>夏季>春季。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40属74种,其中硅藻门30属54种,甲藻门9属19种,着色鞭毛藻门1属1种。主要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梭角藻(Ceratium fusu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均为赤潮生物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58~3.100,平均为2.467;均匀度指数范围0.338~0.632,平均为0.522,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磷酸盐限制。
姜珊陈燕珍曹戈然刘希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
2011年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甲藻4属11种,黄藻1属1种,金藻1属1种。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nut costatum)、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offini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均为赤潮生物种。春季5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较高,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成为形成赤潮的潜在生物要素。
姜珊陈燕珍刘希刚曹戈然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
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
研究了大连獐子岛赤潮监控区海域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7.30×104~685×104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10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7月下旬,变...
姜珊陈燕珍曹戈然刘希刚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