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杨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多发
  • 2篇食管
  • 2篇胃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肺腺癌
  • 1篇淀粉酶
  • 1篇凋亡
  • 1篇顶枕叶
  • 1篇多发转移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养老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银发经济
  • 1篇营养评估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第五人...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作者

  • 9篇尤杨
  • 2篇李如迅
  • 2篇时高峰
  • 2篇焦志凯
  • 2篇李敏
  • 2篇杨丽
  • 1篇徐新建
  • 1篇王澜
  • 1篇李扬
  • 1篇韩春
  • 1篇韩晶
  • 1篇朱辉
  • 1篇何明
  • 1篇刘亮
  • 1篇王亚宁
  • 1篇任雪姣
  • 1篇刘羽
  • 1篇冯会
  • 1篇高占杰
  • 1篇刘晶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的LC、长期OS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13年间本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7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60 Gy组99例、60 Gy组155例、〉60 Gy组1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剂量〈60 Gy组,60 Gy组和〉60 Gy组3、5、7、10年样本量分别为97、96、56、38例,146、141、72、17例和118、115、56、20例,其LC率分别为55.3%、51.4%、48.9%、48.9%,65.1%、60.1%、55.1%、55.1%和49.4%、45.1%、37.7%、37.7%(8年)(P=0.020);OS率分别为35.4%、26.1%、22.0%、22.0%,49.0%、41.3%、32.1%、28.9%和31.1%、25.2%、14.5%、12.9%(8年)(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44 cm3、Ⅰ—Ⅱ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40、0.035),而OS率则优于其他两组(P=0.001、0.003,P=0.045、0.006);而对于肿瘤体积〉44 cm3、Ⅲ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11、0.015),OS率优于其他两组(P=0.045、0.006,P=0.033、0.002)。〉60 Gy组RE、RP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7、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及非手术T分期、N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4、0.008、0.037)。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剂量以60 Gy为优,接受〉60 Gy放疗剂量患者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任雪姣王澜韩春丁博月韩晶尤杨
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结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颜朝阳徐同欣徐新建尤杨何明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ROC
我国31个省份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在“9073”的养老格局背景下,评价我国各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为促进31个省份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调查我国31个省份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在31个省份中,12个省份处于轻度失调状态,5个省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3个省份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其中华东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较好;就耦合协调类型而言,14个省份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制约型,17个省份为区域经济制约型。[结论]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应根据各省份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实际情况,整体提升各省份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
贾庆文宫蕊尤杨袁浩姜美君曲艺
关键词:社区养老银发经济耦合协调度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转移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51岁,间断头痛5年余,加重20 d入院,右眼向心性偏盲,精神稍差,语言流利,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体格检查:患者无黄疸,触诊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右顶枕叶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ALIR)序列上呈高信号,信号不均,约1.7cm×1.9cm×.0cm,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其内可见局限性液化坏死区,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带(图1),考虑转移瘤,建议进一步检查。
李如迅焦志凯时高峰冯会蔡晓嘉尤杨
关键词:顶枕叶尿淀粉酶四肢抽搐颅内转移瘤
青蒿琥酯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通过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肺腺癌作用。方法不同浓度青蒿琥酯(浓度0.1~800μg/L)作用肺腺癌A549细胞24 h后,利用MTT实验检测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根据IC50值选取Art 3个浓度(25、50、100μg/ml);不同浓度Art(0、25、50、100μg/ml)作用A549细胞24 h,0μg/ml Art以0.9%氯化钠溶液代替Art作为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25μg/ml Art组、50μg/ml Art组、100μg/ml Ar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Art对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IC50=(52.87±2.36)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5、50、100μg/ml Art作用A549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7.79±0.70)%、(15.37±0.73)%及(24.24±1.13)%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52±0.43)%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25、50、100μg/ml Art作用A549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氧表达水平分别为(27.30±1.01)、(32.27±1.76)及(38.13±1.70)与对照组细胞活性氧(23.50±0.75)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Art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组与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中活性氧及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尤杨曲艺刘亮
关键词:肺肿瘤青蒿琥酯活性氧
腹腔多发异位脾种植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37岁。右上腹不适2周,既往3年前车祸伤,行脾切除手术。上腹部CT及MRI显示肝被膜下、胃体大弯侧及左上腹多发异位脾组织种植。脾组织种植是由于脾外伤或切除术造成的自体种植。脾破裂后破口处潜在腔隙或脾髓血行播散等途径,导致脾组织散落或粘附于腹腔形成脾组织异位种植,脾组织异位种植结节形态不规则,通常较小,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可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异位种植脾组织直接从植入部位获得血供,没有清晰的脾门样结构,常为多发。异位种植脾组织多种植于体腔间隙任何部位或实质脏器:如肝脏、胃、结肠、大网膜、小肠浆膜、壁层腹膜、肠系膜、膈肌、盆腔、腹壁、胸腔、心包及皮下,最常种植于腹腔。
李如迅焦志凯尤杨谷霄龙王亚宁时高峰
关键词:腹腔
基于双能量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腺癌短径≥0.6cm淋巴结转移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基于双能量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腺癌短径≥0.6 cm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纳入36例pN3期114枚转移淋巴结(转移组)和26例pN0期65枚非转移淋巴结(非转移组),入组淋巴结短径均≥0.6 cm,将淋巴结分为训练集(n=125)和验证集(n=54)。对比组间原发肿瘤及淋巴结CT特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构建临床模型。提取静脉期融合图和碘图中的淋巴结影像组学特征,以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和Boruta算法筛选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收益。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GEE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及最大径、淋巴结边缘及脂肪分数为LNM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和0.76。经ICC检验(ICC>0.8)及Boruta算法筛选,最终保留27个影像组学特征;以之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LNM的AUC分别为0.99和0.98,均高于临床模型(P均<0.01),且临床收益更优。结论基于双能量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腺癌短径≥0.6 cm LNM具有较高价值。
王燕李敏俞贤博尤杨李扬刘晶王向明杨丽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
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指标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胃癌患者56例,记录临床营养评估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评分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在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上测量脐平面及全腹内脏脂肪容积(visceral fat volume,VFV)、皮下脂肪容积(subcutaneous fat volume,SFV),计算内脏与皮下脂肪容积比(visceral-to-subcutaneous fat volume ratio,VSR)、内脏脂肪百分比(visceral fat percentage,VF%);测量腰3横突平面及腰3椎体水平骨骼肌容积(skeletal muscle volume,SMV),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分析CT测量指标与临床营养评分及定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次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结果与NRS2002及PG-SGA评分无相关性。二维与三维测量的VFV、SFV呈正相关(r=0.906、0.921,P<0.001)。VFV、SFV与患者BMI呈正相关(P<0.001)。SMI、二维及三维SMV与右上臂肌围及握力呈正相关(P<0.001)。结论腹部脂肪及骨骼肌CT测量指标与临床营养评估定量指标具有相关性,对胃癌患者营养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贺萧萧马国洪刘羽李敏尤杨杨丽
关键词:胃肿瘤
以恶性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EGFR T790M突变型肺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报告1例64岁的晚期肺腺癌男性病例,患者主因咳嗽伴胸闷1个月于2017年4月22日第1次入院。CT显示左侧胸腔积液,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示左侧胸膜稍增厚,局部胸膜见结节状异常葡萄糖高代谢,经胸腔镜胸膜活检术,胸膜病理:腺癌(考虑肺源性)。胸水细胞学回报:找到腺癌细胞,考虑肺来源。胸水脱落细胞基因检测EGFR 19del阳性,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胸水消失,多次肺部结节影像评估为部分缓解及稳定。2018年6月30日主因胸闷气短再次入院,考虑病情进展,胸部超声提示左侧胸腔大量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约700 mL暗血性液体,细胞学诊断:找到癌细胞,胸水细胞EGFR基因检测结果:19DEL阳性,T790M阳性,更换三代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胸水消失,肺部结节影像评估为部分缓解及稳定。
王朋增朱辉高占杰尤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