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1篇电池
  • 1篇压力传感器
  • 1篇压阻
  • 1篇压阻特性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薯蓣
  • 1篇水处理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燃料电池
  • 1篇准周期
  • 1篇褶皱
  • 1篇微生物燃料
  • 1篇微生物燃料电...
  • 1篇温敏特性
  • 1篇污染
  • 1篇力传感器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管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李伟
  • 2篇梁学磊
  • 1篇张锦文
  • 1篇彭练矛
  • 1篇薛安
  • 1篇郭晓雷
  • 1篇李伟
  • 1篇申自勇
  • 1篇陶虎春
  • 1篇张凯
  • 1篇李兆飞
  • 1篇梁敏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MMA在石墨烯转移过程中对其表面准周期褶皱的影响
2013年
利用CVD方法在铜基底上制备了大面积石墨烯,将其转移到PMMA表面,利用AFM和STM对转移前后的石墨烯表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VD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表面存在由Cu基底表面台阶引起的大面积准周期性条纹状褶皱;当石墨烯转移到PMMA表面后,褶皱数量显著减少,表面杂质颗粒和裂痕减少,表明PMMA与石墨烯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提高石墨烯的平整度,改善石墨烯的质量。
郭晓雷张凯李伟梁学磊申自勇
关键词:CVD石墨烯PMMA褶皱
转移过程对CVD生长的石墨烯质量的影响
2014年
利用化学气象沉淀法(CVD)在金属衬底上生长的石墨烯制备电子器件需要先把石墨烯转移到绝缘基底上,转移过程对器件制备的成功率和性能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转移过程中导致的石墨烯破损和金属生长基底残余颗粒污染受到普遍重视,然而由金属基底腐蚀液导致的石墨烯表面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明了转移过程中金属基底腐蚀液会在石墨烯表面引入污染,利用我们发展的"改良的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清洗(modified RCA clean)"转移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这种污染.这对提高后续制备的电子器件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梁学磊李伟CHENG GuangJunCALIZO IreneHACKER Christina AHIGHT WALKER Angela RRICHTER Curt A彭练矛
关键词:石墨烯污染拉曼光谱XPS
碳纳米管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而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化学及电子特性等在很多领域上展现应用的潜力,而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压力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压力传感器进行了比较。
张锦文李伟
关键词:碳纳米管压力传感器压阻特性场发射特性温敏特性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同接种条件下处理薯蓣素废水被引量:10
2009年
比较了在5种不同接种条件下,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处理薯蓣素生产废水的污染物去除和产电效果.结果表明,该种废水可以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底物,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能够获得电能;采用全混合接种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在350 h时CODCr去除率达到90%;采用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和薯蓣素废水驯化菌液混合接种的产电效果最好,在1 000Ω的外电阻下得到了370 mV的输出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0.32 mW/m2;不同菌属在MFCs中的作用差别显著,产电与去污功能可能由不同优势菌属承担;初步富集到优势菌菌b,菌d和菌e;PCR-DGGE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d和菌e与β-变形菌具有较好的同源性.
李兆飞陶虎春梁敏李伟李伟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接种废水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