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红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病理性...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胃反...
  • 2篇黏膜
  • 2篇胃黏膜
  • 2篇反流
  • 2篇病理性
  • 2篇肠胃反流
  • 1篇胆汁
  • 1篇胆汁监测
  • 1篇凋亡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黏膜细胞
  • 1篇胃黏膜细胞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2篇秦皇岛港口医...

作者

  • 2篇郑岳
  • 2篇姚树坤
  • 2篇任凤杰
  • 2篇韩俊岭
  • 2篇韩莹
  • 2篇杨艳红
  • 1篇曲磊红
  • 1篇谢长顺
  • 1篇姜东春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人和4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后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Bilitec2000)监测胃内24h胆汁反流情况,以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作为评价胆汁反流程度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病例组中胃窦、胃角和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显著高于胃体部(P<0.01);病例组中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胃窦和胃角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r=0.521,P=0.000和r=0.468,P=0.002),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胃体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无相关性(r=0.185,P=0.236);病例组中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458,P=0.002和r=0.334,P=0.028),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无相关性(r=0.092,P=0.556)。结论胃窦部黏膜胆色素染色能够反映胆汁反流程度,并与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有诊断价值,可用于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辅助诊断。
韩俊岭姜东春韩莹杨艳红任凤杰曲磊红郑岳姚树坤
关键词: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胆汁监测
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探讨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和42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之间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增强可能是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之一,Hp感染未加重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反应。
韩俊岭杨艳红任凤杰韩莹谢长顺郑岳姚树坤
关键词: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