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不同土壤-小麦体系中铅镉交互作用与转运特征
- 2023年
- 选用海伦黑土、咸宁棕红壤和长武黑垆土这3种土壤,分别设置4组不同含量配比的Pb和Cd复合处理,进行为期5个月的小麦种植(郑麦9023号)盆栽试验,结合小麦植株各部位Pb和Cd含量,分析3种土壤-小麦体系中Pb和Cd交互作用对小麦富集转运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棕红壤水溶态Cd和Pb含量最高,且土壤颗粒表面Pb和Cd交互作用显著,高有机质黑土及高碳酸钙含量的黑垆土中Cd和Pb活性较低.3种土壤中黑垆土种植小麦的株高和干重表现最差,但Pb和Cd复合作用使其株高较对照增加了2.68~8.49 cm,Pb和Cd交互作用对黑土中小麦的株高和干重影响最小,但抑制了棕红壤中小麦生长.3种土壤-小麦体系的Pb和Cd交互作用差异较大,棕红壤中Pb和Cd间存在协同作用,125 mg·kg^(-1)和250 mg·kg^(-1)Pb处理下棕红壤种植的小麦籽粒Pb含量随Cd添加量升高分别显著增加73.2%和19.1%;黑土中Pb和Cd间存在拮抗作用,0.3 mg·kg^(-1)和0.6 mg·kg^(-1)Cd处理下黑土中小麦籽粒Cd含量随Pb添加量升高分别下降51%和33%;而黑垆土中小麦仅在高Pb处理下,Cd对小麦叶Pb转运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因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决定Pb和Cd交互作用行为的关键因素,Pb和Cd复合污染的小麦粮食安全风险在酸性棕红壤中较单一金属污染的更高,在高有机质的黑土中其风险较低,而Pb和Cd的交互作用对碱性黑垆土的小麦粮食安全风险影响极小.
- 寇萌樊宇苏梦贤熊娟汪明霞谭文峰
- 关键词:复合污染小麦转运系数生物富集
- 亚稳态赤铁矿结构特征及其对Pb(Ⅱ)固持的影响
- 2024年
- 亚稳态铁氧化物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活性组分,其对铅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自然界常见的赤铁矿为例,通过NaBH_(4)还原处理模拟自然环境赤铁矿表面的还原溶解过程,用XRD、SEM、EPR、PAL及NH3-DRIFT等表征技术和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亚稳态赤铁矿结构特征及其对Pb(Ⅱ)固持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赤铁矿颗粒出现亚稳态结构时,其表面会变粗糙,颗粒结晶度变弱.经NaBH_(4)处理获得赤铁矿的亚稳态结构以氧空位为主.批次吸附实验表明亚稳态结构的赤铁矿会抑制Pb(Ⅱ)吸附,是由于亚稳态结构的赤铁矿Lewis酸位点更多,会与带正电的铅离子产生排斥,从而抑制了Pb(Ⅱ)的吸附.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中铁氧化物的亚稳态结构而引起的表面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对污染物的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 刘娟柳依依熊娟汪明霞谭文峰侯静涛
- 关键词:亚稳态赤铁矿
- 生物炭-硅酸钙联合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持续性效应
- 2024年
- 为探究棕榈生物炭与硅酸钙联合施用对Pb-Cd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采用蔬菜种植盆栽实验,测定土壤溶液pH和Pb、Cd浓度以及蔬菜可食部分Pb、Cd含量。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钝化剂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钝化剂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溶液pH,使土壤溶液中Pb、Cd浓度显著降低,种植小白菜可食部分Pb含量下降62.20%~96.77%、Cd含量下降92.76%以上,多数处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土壤种植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五种供试蔬菜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规律一致,小白菜对Pb的富集能力最强,苋菜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当土壤Pb<500 mg·kg^(-1)时,韭菜、苋菜、甘蓝和大白菜四种蔬菜均可种植;当土壤Cd>0.6 mg·kg^(-1)、Pb>500 mg·kg^(-1)时,不适宜种植上述五种蔬菜。本研究探明了钝化剂的持续修复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修复提及中低污染风险地区的适宜蔬菜种植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 苏梦贤张磊周小平寇萌熊娟汪明霞谭文峰
- 关键词:铅镉硅酸钙
- 集约化柑橘种植抑制土壤磷循环微生物活性
- 2024年
- 微生物是调节土壤磷循环的关键驱动力.阐明土壤解磷菌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对于提高植物养分吸收率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柑橘园与毗邻的自然林地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无机磷组分,探究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获取磷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柑橘种植导致土壤pH下降,土壤有效磷累积,ω(有效磷)平均值高达112 mg·kg^(−1),显著高于毗邻的自然林地(3.7 mg·kg^(−1)).柑橘种植也会影响土壤磷素组成,柑橘土壤含有较高的可溶态磷(CaCl_(2)-P)、柠檬酸提取态磷(Citrate-P)和矿物结合态磷(HCl-P).自然林地土壤各磷组分均显著低于柑橘土壤,而phoD基因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柑橘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柑橘土壤解磷细菌Shannon指数(4.61)显著低于自然林地(5.35),群落结构也有别于自然林地.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解磷菌的群落组成,自然林地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柑橘土壤.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高磷累积抑制土壤解磷细菌的活性.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磷的获取策略,在柑橘园中,土壤微生物主要依赖外源磷,而自然林地土壤微生物主要以微生物分泌碱性磷酸酶矿化有机磷来获取磷的方式满足其生长需求.
- 周连昊曾全超梅唐英泽汪明霞谭文峰
- 关键词:集约化农业柑橘土壤微生物磷循环
- 微波快速合成钙锰矿的影响因素
- 2012年
- 以通O2氧化Mn(OH)2制备的水钠锰矿为前驱物,采用微波加热合成钙锰矿,并探讨微波的功率、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条件对钙锰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微波条件下可快速合成粒径均一、结晶度较好的钙锰矿。当微波辐照功率大于150 W时,随着微波功率升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缩短,600 W功率下20min即可快速得到钙锰矿;温度越高合成钙锰矿所需时间也越短,体系温度为100℃时不能生成钙锰矿,但升高到140℃时,20min即可合成出钙锰矿;在酸性条件下合成钙锰矿的转化率低,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钙锰矿的形成速度快、转化率高、结晶度好。
- 汪明霞刘牛罗凯宋春华冯雄汉刘凡
- 关键词:微波合成影响因素
- 武汉南郊高校内不同功能区PM2.5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在武汉某高校校园的生活区、运动场、实验田区和施工区布设4个采样点,检测分析PM2.5及其中金属元素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施工区PM2.5平均值超标0.3倍,其余三区均达标,校园大气环境总体良好;PM2.5中质量浓度较高的元素为Fe、Mg、Mn、Pb;Cd、Pb的富集因子>100,判断其来源于建筑施工、实验田翻耕、汽车尾气等人为污染;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为SO4^2-和NO3^-,生活区、施工区的NO-3及生活区的SO4^2-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施工区SO4^2-来源于二次污染和施工材料;X射线衍射显示施工区PM2.5中存在石英、高岭石等矿物。
- 李丹丹韩昊展杨韫哲汪明霞万田英
-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源解析
-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特点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果园、旱地、水田和水旱轮作等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腐殖质与轻重组组成特点,以期阐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水田最高、果园最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步降低;腐殖质占总有机碳比例较高,其中果园和旱地大于0.91,水旱轮作略低,而水田仅为0.78;不同利用方式下,各形态的腐殖质碳含量存在差异,活性较高的富里酸在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稳定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水旱轮作≈旱地>果园>水田,轻组组分在各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水田>旱地>果园>水旱轮作,而水旱轮作下重组碳容量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最高。这表明水旱轮作既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又利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增加。上述结果可为该区土壤管理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参考。
- 汪明霞朱志锋刘凡谭文峰
-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地利用江汉平原
- 水稻生产过程排放PM_(2.5)、PM_(10)颗粒物及其特征
- 2023年
- 为探究水稻生产过程中不同农业活动及其强度对农田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及典型颗粒物形貌特征,该文分析了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区一年内PM_(2.5)与PM_(10)浓度变化及秋季水稻收割、耕地、生物质燃烧期间排放的PM_(2.5)、PM_(10)颗粒物形貌变化、元素组成、水溶性离子和矿物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华农试验田区四季PM_(2.5)的日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种农业活动中单位时间内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颗粒物浓度最高,且主要为PM_(2.5);水稻收割产生的颗粒物由植物碎屑和表面光滑的降尘构成;而耕地产生的颗粒物主要为含Si、Al、Fe、Ti 4种元素的土壤矿物。该研究探明了水稻生产过程产生的PM_(2.5)和PM_(10)中主要元素、离子种类排放特征,可为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清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刘星琪薛玲玲王梦青龙志威陈畅汪明霞
- 氧化铁/水界面Cd吸附研究:CD-MUSIC模型模拟被引量:4
- 2018年
- 以针铁矿和赤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p H、Cd浓度等对不同类型氧化铁Cd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氧化铁Cd吸附的CD-MUSIC模型,并分析氧化铁表面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氧化铁表面Cd吸附量和吸附密度均随p H升高、Cd浓度增大而增大。针铁矿对Cd的吸附量和吸附密度显著高于赤铁矿。CD-MUSIC模型能准确模拟Cd在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特征,拟合结果表明Cd主要以(Fe OH)2Cd+1、(Fe OH)2Cd OH0两种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其在针铁矿和赤铁矿表面亲和常数(lg KCd)分别是7.3、12.8和6.1、11.0。Cd的形态分布受p H的影响显著,但几乎不受Cd浓度的影响。p H 5.0和7.0时,针铁矿的Cd形态分布与赤铁矿相似,(Fe 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p H 9.0时,针铁矿上超过80%的Cd以(Fe OH)2Cd OH0形态存在。赤铁矿上,Cd浓度较低时,(Fe 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随Cd浓度增大,(Fe OH)2Cd+1和(Fe OH)2Cd OH0所占比例均逐渐接近50%。
- 熊娟杨成峰陈鑫蕊汪明霞谭文峰
- 关键词:氧化铁针铁矿赤铁矿
- 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该文以三峡库区坝首秭归县1990、1995、2000、2005、2010、2018年6期TM影像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不同时期秭归县土地利用信息,探究三峡大坝建设对秭归县土地利用方式转换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1990-2018年间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方式是耕地、林地、草地转化为水域与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减少了502.66、4172.90、195.85 hm^(2),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708.93、1162.49 hm^(2);(2)秭归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W"型波动,由1990年的214.07略微上升至2018年的214.87;(3)研究期内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455934万元上升至463396万元,涨幅为1.64%,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了334万元、9870万元、192万元、876万元,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18735万元;(4)研究期内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均超过80%,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占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的100%。
- 邹士钊陈畅曾全超屈玉和韩庆忠谭小宇谭文峰汪明霞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