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涛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室温
  • 2篇室温变形
  • 2篇温变形
  • 2篇孪晶
  • 2篇合金
  • 2篇ND
  • 2篇ZN合金
  • 1篇电镜
  • 1篇射电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铜纳米颗粒
  • 1篇透射电镜
  • 1篇孪生
  • 1篇镁合金
  • 1篇纳米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复合物
  • 1篇变形孪晶
  • 1篇长周期

机构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汪涛
  • 2篇孙威
  • 2篇杨旭
  • 2篇王子荣
  • 1篇刘丹敏
  • 1篇刘林林
  • 1篇田楠
  • 1篇田甜
  • 1篇张丹丹
  • 1篇张博

传媒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g-Y-Nd-Zn合金中LPSO的存在对孪晶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研究了含LPSO结构的Mg-1.1Y-0.4Nd-0.8Zn(at.%)合金中的孪晶形成特征。结果发现14H型LPSO结构的存在对压缩变形所生成孪晶类型影响不大,但会使孪晶板条尺寸减小且与板条边界交截产生台阶。受14H型LPSO结构存在的影响,(1012)孪晶表现出两种生长形态:在LPSO片层较窄且分布稀疏区域,孪晶可直接切过并使LPSO片层发生3.7°弯折;而在LPSO片层较厚其密度较高区域,孪晶无法穿越LPSO片层,但其可通过在随后片层的另一端重新形核生长方式继续进行传播。
汪涛孙威王子荣杨旭封钰明刘林林
关键词:镁合金长周期孪晶室温变形
化学原位还原法制备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被引量:2
2016年
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电催化活性和化学可修饰性,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合肼和KBH4原位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和Cu2+混合溶液制备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结果表明:石墨烯-铜纳米颗粒复合物只有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才能制备成功,水合肼比KBH4的还原效果好。水合肼还原后的石墨烯呈半透明薄纱状,铜纳米颗粒成功地、均匀地沉积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独立存在不团聚,大小均匀,边长≈1μm,呈三角形或者六边形纳米片,正六边形纳米片的{111}面、不规则六边形和三角形纳米片的{110}面平行于石墨烯的二维平面。
田甜田楠汪涛张博张丹丹刘丹敏
关键词:透射电镜
Mg-Y-Nd-Zn合金中鲜见变形孪晶带的形成及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尽管对镁合金中变形孪晶的形成及结构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目前为止对非常规的高指数型孪晶的形成及结构本质特征的了解却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室温压缩变形的Mg-Y1.1-Nd0.4-Zn0.8(%,原子分数)合金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发现在10%的变形量下该合金中可以形成罕见的{1015}型高指数孪晶带。该类型孪晶带界面取向与理论上的{1015}孪晶界面并不一致,而是近似平行于基体{1011}晶面。在{1015}孪晶板条内可以观察到{1012}二次孪生开动的特征,同时也证实了孪晶板条内存在小角度的晶格取向调整。利用二次孪生加小角度晶格扭转机制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孪晶带的形成过程。基于该种机制及晶体学孪生几何分析预测镁合金中其他可能出现的高指数型孪晶带有{1016},{2021},{3031}以及{3032}。通过这种机制形成的高指数孪晶带是表观上与一次孪晶带形貌相似的特殊变形带,其与基体的界面取向应与一次孪晶界面一致。
汪涛孙威王子荣杨旭封钰明
关键词:室温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