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利

作品数:3 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渭北旱塬
  • 2篇利用效率
  • 2篇轮作
  • 2篇旱塬
  • 2篇保护性耕作
  • 1篇地麦
  • 1篇性状
  • 1篇蓄水
  • 1篇蓄水量
  • 1篇养分
  • 1篇玉米
  • 1篇入渗
  • 1篇入渗速率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状
  • 1篇土壤蓄水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贾志宽
  • 3篇赵洪利
  • 3篇李军
  • 2篇尚金霞
  • 2篇刘冰峰
  • 2篇张丽华
  • 1篇王学春
  • 1篇王蕾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0
2009年
通过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深松、翻耕三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时,免耕与其它处理相比,增大了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其土壤干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3%和5%,但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5%;免耕条件下,湿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11%和32%,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42%;免耕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收获期土壤蓄水量为373.1 mm,较深松和翻耕提高17%和8%;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冬小麦收获期水分入渗速率逐渐减少;且不同耕作方式水分入渗速率为免耕>深松>翻耕。
赵洪利李军李军贾志宽王学春
关键词:土壤硬度土壤蓄水量入渗速率黄土高原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蓄水保墒效果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通过2007—2010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常规施肥和无肥(或低肥)条件下,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对渭北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土壤贮水量、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纯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免耕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好,深松次之,翻耕最差;轮作田生育期内免耕和深松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提高6.7%和1.9%;各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WUE和纯收益均以深松处理最高,且以平衡施肥深松处理表现最好,2007—2008年冬小麦、2009年春玉米、2009—2010年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909、9689、5589 kg.hm-2,WUE分别为18.5、25.2、23.0 kg.hm-2.mm-1,纯收益分别为5034、5045、7098元.hm-2.因此,平衡施肥与深松组合处理的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果最好,是渭北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较适合的施肥耕作模式.
张丽华李军贾志宽刘冰峰赵洪利尚金霞
关键词:渭北旱塬作物轮作保护性耕作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肥力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2007-2010年在渭北旱塬实施了冬小麦-春玉米轮作模式连续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和平衡施肥、无肥(或低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组合对土壤养分、WUE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性耕作年限延长,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由研究初期的免耕〉深松〉翻耕渐变为深松〉免耕〉翻耕;在平衡施肥的表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为免耕〉深松〉翻耕,常规施肥和低肥(无肥)处理则为深松〉免耕〉翻耕;在各施肥处理下深松处理中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在3 a试验过程中,在各施肥处理下WUE和作物产量均为深松〉翻耕〉免耕,在9种施肥和耕作处理组合中,平衡施肥与深松处理组合WUE和产量最高。因此,在冬小麦与春玉米轮作条件下,三种保护性耕作中,深松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肥料利用效率、WUE和作物产量。
张丽华李军贾志宽刘冰峰赵洪利尚金霞
关键词: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