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令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位于新疆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首个特大型金铜矿床。矿体受二长花岗岩体内断层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岩脉与大理岩捕掳体接触带的控制。矿区存在2类蚀变:①在二长花岗岩内,从破碎带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的蚀变;②二长花岗岩体、闪长质岩脉与大理岩捕掳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等,具明显分带特征。矽卡岩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为钙矽卡岩。金矿体、金铜矿体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叠,结合矿石、矽卡岩结构构造特征,认为本区存在2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脉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早期以金矿化为主,晚期以金铜矿化为主,且矿化局部叠加于早期矿体之上。矿床类型为矽卡岩-破碎带蚀变岩复合型金铜矿床。
- 李真刘云华王海涛李云涛韩一筱杨维忠邢令
- 关键词:金铜矿矽卡岩叠加成矿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区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8
- 2015年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在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内发现的首个特大型金铜矿床,矿床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体的脆性断裂破碎带内。通过对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测年,获得25粒锆石加权平均值为(359.3±5.3)Ma,表明该岩体侵位时间为晚泥盆世末期,同时限定了卡特巴阿苏金矿金铜矿床的形成年龄上限为(359.3±5.3)Ma。
- 邢令杨维忠藏梅林泽华陈威
-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SHRIMPU-PB年龄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全岩矿化小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西天山新发现评价的特大型金铜矿床。对该矿床主干穿脉剖面金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质体特征研究发现,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成矿物质源主要来自闪长岩岩浆,二长花岗岩岩体为矿床的容矿地质体。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全岩矿化闪长岩体的发现,暗示卡特巴阿苏矿床深部可能存在与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 邢令藏梅杨维忠宋安强林泽华陈威马玉霞
- 关键词:金铜矿床闪长岩
- 浅论断裂构造对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卡特巴阿苏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中段,属那拉提-红柳河铜、镍、金、铁、铂族、白云母玉石成矿带,矿区内受那拉提北缘断裂(F2)的影响,发育次一级北东、北东东向断裂,使得含矿热液得以沿F5、F6之间破碎带上侵并赋存于其内的节理系统中,形成了面积较大的矿化带,在节理密集区域形成了一系列的矿体。故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具明显的断裂控矿、节理赋矿特征。
- 杨维忠林泽华韩继全李通陈威邢令王彬蒋南飞杨建琪
-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年代被引量:27
- 2015年
- 新疆西天山是"亚洲金腰带"在中国的重要延伸,成矿找矿潜力大。卡特巴阿苏是该区域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储量87 t,平均金品位3.84 g/t。矿床形成于中天山北缘靠近那拉提北缘断裂的变形带中,金矿体主要受二长花岗岩体内沿密集韧脆性断裂带分布的蚀变带控制,多呈大型透镜体/似板状体,中部为含金硫化物不规则细/网脉强硅化岩,边部对称出现含金硫化物浸染绢云母绿泥石蚀变岩,黄铁矿和黄铜矿是主要载金矿物,金在黄铁矿中为晶格金,在黄铜矿中为裂隙金或粒间金。卡特巴阿苏金成矿地质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得(346.3±3.3)Ma,为早石炭世成岩;矿石中载金黄铁矿Re-Os法测得(310.9±4.2)Ma,为晚石炭世成矿;成矿比成岩大约晚35Ma。金成矿关键控制因素是南天山洋关闭、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陆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流体作用。金成矿流体中高温(270~390℃)、中低盐度(7%~16%Na Cl eq.)、富CO2,δ18OH2O(V-SMOW)=1.6‰~6.4‰,δDH2O(V-SMOW)=-64‰^-107‰,为深部/变质成因流体;金矿石中黄铁矿(187Os/188Os)i平均为1.449±0.052,REE配分曲线及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129~18.773、207Pb/204Pb=15.459~15.554,208Pb/204Pb=37.707~38.123)与中天山地壳不同岩石建造单元具有明显相似或关联性,成矿物质来自中天山地壳;硫化物δ34S值(6.92‰~12.15‰)指示矿石硫源于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卡特巴阿苏金成矿受晚石炭世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陆块碰撞构造应力驱动,金矿床是中天山地壳岩石经受构造-蚀变的综合产物,属"碰撞造山型"金矿床。研究为在新疆西天山持续实现金矿找矿突破提供了新参考。
- 张祺薛春纪赵晓波冯博邢浩莫宣学赵树铭杨维忠邢令
- 关键词: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
-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矿床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中部那拉提北缘断裂带南侧,找矿前景较好。为查明矿区容矿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矿床形成的联系,对主要矿石类型含金蚀变二长花岗岩和含金石英硫化物脉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锆石稀土元素显示较陡的左倾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指示岩浆锆石成因。根据锆石Ce异常值,获得含矿岩石有关岩浆岩氧逸度对数值(Log(fo2))为-29.2~5.1,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有利于金在岩体中初步富集。同时,氧逸度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指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上地壳混染。应用锆石Ti温度计,获得含金蚀变二长花岗岩锆石结晶温度为765~975℃,反映岩浆来自下地壳缺水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含金石英硫化物脉锆石具有较低的结晶温度(641~823℃),可能与早期角闪石的分异结晶有关。以上2种矿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50.4±1.6Ma和348.9±1.4Ma,代表了容矿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岩体结晶年龄早于前人报道的矿床成矿年龄,表明岩体侵位与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 蔡宏明蔡宏明尼加提·阿布都逊杨维忠杨维忠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金矿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是近年来在新疆西天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矿床典型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微量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金属矿物主要呈脉状、浸染状分布。矿石中金为自然金形式存在,主要以裂隙金、晶间金形式嵌布,少量为包裹金。自然金金成色为765~1000,平均874。主要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方解石和钠长石。通过分析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自然金中含金量以及蚀变矿物组合,认为矿石形成于热液矿床边缘的低温环境。结合矿床深部的矿源地质体(金铜矿化闪长岩)研究,认为现有矿体与矿源地质体之间的部位是进一步的找矿方向。通过矿床氧化矿石与原生矿石的对比,认为矿床地表的风化—残积过程使原生矿石中的金进一步富集,形成高品位的金次生富集带,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
- 藏梅邢令赵斐杨维忠宋安强林泽华韩继全蒋南飞李通
- 关键词:矿石特征金赋存状态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被引量:17
- 2015年
-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区位于新疆西天山那拉提山中段,那拉提北缘断裂南侧,属那拉提Cu-Ni-Au-Fe-白云母-玉石成矿带。矿床受那拉提北缘断裂控制,就位于那拉提北缘断裂南侧次级断裂内。矿床经历了早期花岗岩体侵位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中期构造破碎带活动、气水热液蚀变叠加富集,晚期侵入脉岩形成的热液活动使成矿物质再次叠加富集。该矿床的发现证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库尔干特帕-纳伦金-铁-铅-锌成矿带向东沿入我国,与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对应。该构造带具较大找金潜力,特别是那拉提北缘断裂带是寻找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有利位置。
- 杨维忠邢令林泽华蔡富军陈威李艳
- 关键词:金矿
-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热液型金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 2020年
-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是新疆金锑矿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笔者长期在研究区开展金锑矿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在系统收集区域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热液型金锑矿的控矿条件、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该地区的区域综合找矿模型、成矿模式,总结出区域找矿标志,为该地区金锑矿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 郭利柏辉邢令张同良陈威
- 关键词:成矿规律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