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住宅地产作为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准确研判住宅市场发展特征尤为必要。本文从经济协调、供需平衡、投资适度和土地节制四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10—2018年住宅市场健康度进行评价,并探究住宅市场健康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在波动中趋好,经济协调、供需平衡、投资适度、土地节制的健康系数在波动中保持下降,子城市群(圈)的住宅市场运行状况均朝正向发展。(2)在空间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空间演化分异显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武汉城市圈为住宅市场发展不健康的重灾区。(3)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可分为协调发展型(Ⅰ类)、经济偏离型(Ⅱ类型)、供需失衡型(Ⅲ类)、投资过度型(Ⅳ类)、土地依托型(Ⅴ类)五类,研究期末各研究单元占比分别为38.7%、3.3%、9.6%、22.5%和25.9%,房地产投资过度、高土地财政化渐趋明显,需要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促进住宅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吴巍陈敏陈定黄俊霞钟舒璇
- 关键词:住宅市场长江中游城市群
- 中国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异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7年
- 城市扩展是城镇化对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的响应,其动态过程具有典型的时空异质性特征,21世纪以来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为全球城市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与实证地域。该文紧扣城市扩展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从过程格局和驱动机制两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以期为解决中国城市扩展的现实问题以及践行健康城市化之路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在过程格局方面,区域尺度研究关注国家及地区在不同时期城镇用地扩展的数量特征,个案尺度研究则关注城市扩展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对象以东、中部大城市为主,遥感与GIS空间分析是其主要的数据源与技术手段;2)在驱动机制方面,外部机制研究充分讨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镇用地总量增长的影响,内部机制则是城市扩展空间异质性产生的动因,旨在从微观层面揭示影响城镇用地转变的各类地理区位因子;3)未来应注重发展结合中国城镇化实际的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小尺度区域及城市扩展重点、热点区域的研究,并不断突破均质地域假设,探讨城市扩展影响因素作用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 吴巍陈敏王楠陈定
- 跨江城市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以南昌市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南昌市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17年共4期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城市跨江战略实施下研究区建设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南昌市建成区建设空间生长总体经历了低速生长阶段(1990—2000年)、加速生长阶段(2000—2010年)、稳定生长阶段(2010—2017年),分别对应城市跨江发展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②空间生长模式可划分为填充式、外延式、飞地式3类,不同阶段其生长模式呈现差异,其中低速生长阶段3类模式占比相差不大,加速生长阶段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导,稳定生长阶段则以填充式扩展为主导。③不同阶段对应的主导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低速生长阶段主要受滨江沿岸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跨江交通设施的制约,城市跨江发展缓慢,两岸相对独立发展;加速生长阶段,由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推力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意愿、跨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外生拉力共同驱动城市空间生长,加速城市跨江发展;稳定生长阶段,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程技术的提升及市场驱动下的产业结构转型是促进空间生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阶段滨江新区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格局得到巩固。
- 吴巍吴巍陈敏赵晓杰张福梅
- 关键词: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动力机制
- 中国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
- 2018年
-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 吴巍赵晓杰王楠胡细英陈敏
- 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张滨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