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渊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水肿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管
  • 3篇淋巴水肿
  • 2篇隐静脉
  • 2篇静脉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再植
  • 1篇指再造
  • 1篇小隐静脉
  • 1篇静脉吻合

机构

  • 3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曾凡强
  • 3篇王德广
  • 3篇陈渊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外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使其显影,追踪并显示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走行,同时进行拍照及X线摄像,依次到达小腿及胭窝。结果小隐静脉旁均可见内侧支和外侧支集合淋巴管,有的始于外踝后区真皮下,有的始于小腿后下部。淋巴管沿小隐静脉两侧蜿蜒曲折向心性走行,管间有分支相连接。近胴窝时,淋巴管与小隐静脉一起穿过深筋膜进入胭窝,然后发出多个小分支汇人淋巴结。此组淋巴管管径在0.3~1.5mm之间,近侧较粗,远侧稍细。结论精确描述了下肢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分布与走行,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
陈渊潘伟人王德广曾凡强
关键词:淋巴管小隐静脉淋巴水肿
手指淋巴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人体指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4例手标本,指尖两侧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墨水混合剂。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追踪指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和X线记录。1例标本作指截面研究。结果各指两侧皮下各分布淋巴管1支,近指根处偶见多支。它们始于远侧指间关节两侧真皮下、沿指中轴两侧皮下组织蜿蜒起伏地行走。管径0.2~0.8 mm,近端较粗,远端较细。除拇指桡侧和小指尺侧淋巴管各自在掌背尺、桡侧汇入手背淋巴管外,其他指淋巴管在指蹼处与邻近淋巴管吻合,再汇入掌背淋巴管。指横截面显示指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详细描述了各指淋巴管的解剖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为临床和科研提供解剖学基础。
曾凡强潘伟人王德广陈渊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水肿指再造
大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学特征,为治疗下肢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择成年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在内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淋巴管。在下肢内侧沿显影之淋巴管进行追踪解剖、照像及X线记录。结果从内踝后区至腹股沟可见不同数量、大小的淋巴管,呈向心性、蜿蜒起伏地与大隐静脉伴行于下肢内侧的皮下组织内。管径在0.2-1.8 mm之间。在行程中淋巴管分叉或合流、或与附近淋巴管交叉通过。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前分成许多小分支。解剖过程中,发现了淋巴管壁的营养血管。结论详细描叙了从内踝后区到腹股沟淋巴结的淋巴通路。为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和其他与下肢淋巴系有关的疾病时提供形态学基础。
潘伟人王德广陈渊曾凡强
关键词:淋巴管大隐静脉淋巴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