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483-3P下调RIOK3蛋白表达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483-3P(miR-483-3P)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预测并验证miR-483-3P的靶基因及其对靶基因的影响。方法 miRNA微阵列芯片结果发现miR-483-3P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表达上调,差异倍数显著,并居于差异表达miRNA的首位。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化学合成的miR-483-3P inhibitor、miR-483-3P inhibitor的阴性对照序列分别瞬时转染人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中,RT-qPCR技术检测各组中miR-483-3P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癌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483-3P的靶基因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iR-483-3P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高表达(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癌细胞转染miR-483-3P inhibitor后,miR-483-3P表达显著下调(P<0.01),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体外迁移能力均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RIOK3是miR-483-3P的靶基因之一,当细胞转染了miR-483-3P inhibitor后荧光酶活性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当细胞转染了miR-483-3P inhibitor后在蛋白质水平RIOK3表达升高(P<0.01)。结论.RIOK3是miR-483-3P的靶基因之一,miR-483-3P能下调RIOK3的表达并显著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体外迁移。
- 李晓鹿洪亭董蒨郝希伟赵静刘铭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靶基因
-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CL12、CXCR4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年龄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CL12、CXCR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的上调表达呈正相关。CXCR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CXCL12、CXCR4均不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P>0.05)。结论 CXCL12和CXCR4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生物学作用。
- 赵静张佳宋萌萌黄煜崔竹梅刘湘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趋化因子CXCL12
- 单卵双生单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报告
- 2009年
- 2004年,本院收治1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其单卵双生姐姐为正常儿童。由于单卵双生儿的遗传基因完全一致,因而在许多先天性疾病的发病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报道1例单卵双生单例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
- 赵静董蓓江布先姜忠鹿洪亭
-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疾病正常儿童遗传基因一致性
- miRNA338调节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CXCR4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组成的家族,能够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过程参与调节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索上调miR338水平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CXCR4表达变化,进而了解miR338调节神经母细胞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工合成的成熟miR338前体(prmmi〉338)转染入SH-SY5Y细胞,而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各组细胞miR338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检测各实验组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miR338基因含量,发现转染了pre-mir-338的10nM,30nM,50nM,100nM组miR338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32倍,1.62倍,1.90倍及1.8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将prmmi〉338转染人细胞达到miR338过表达的目的;转染组(10nM组、30nM组、50nM组)CXCR4基因mRNA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75±0.06,0.58±0.08,0.24±0.05,依次降低,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11±0.08,空载对照组1.04±0.08(P〈0.05)。转染组CX—CR4蛋白0.24±0.06较未转染组0.56±0.08降低(P〈0.05)。结论miR338能够通过下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CXCR4miRNA及蛋白的表达参与调节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人工合成的pre-mir-338有望通过替代方式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蒋志慧董蒨高会江鹿洪亭刘世海赵静
- 关键词:微小RNA受体趋化因子神经母细胞瘤
- 子宫内膜癌组织CXCL12及其受体CXCR4 mRNA表达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2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CXCL12、CXCR4mRNA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CXCL12、CXCR4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CXCL12、CXCR4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3.338、4.174,P<0.01),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CL12mRNA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CXCR4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5,P<0.01),且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72,P<0.05);CXCR4mRNA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CL12、CXCR4mRNA表达上调,提示CX-CL12和CXCR4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生物学作用。
- 赵静宋萌萌黄煜崔竹梅刘相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趋化因子CXCL12受体CXCR4
- 肾母细胞瘤组织CXCR4和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肾母细胞瘤标本30例和正常肾脏标本10例中的CXCR4与VEGF表达。结果 CXCR4在肾母细胞瘤组织高表达(66.67%),在正常肾脏组织低表达(30.0%);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73.33%),在正常肾脏组织中低表达(20.0%),肾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肾脏组织CXCR4、VEGF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26、8.889,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有无转移的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5.301,P<0.05)。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92,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均高表达,CXCR4及VEGF可能成为预测肾母细胞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 薛媛杨传民牛海涛姜忠赵静隋爱华
- 关键词:WILMS瘤趋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累及肝门部小儿肝脏肿瘤的外科处理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累及肝门的巨大和原发于肝门的小儿肝脏肿瘤往往被视为切除最为困难的肝脏肿瘤,本文探讨此类肿瘤手术术前判断的重要性和其可切除性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单独或同时累及第一、第二、第三肝门的巨大或原发于肝门的肝脏肿瘤27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5.2岁。男12例,女15例。23例手术切除,4例累及肝门的同时存在肝内多发性占位,家属放弃治疗。肿瘤主要压迫的为肝动、静脉根部、门静脉或/和肝后腔静脉;进腹充分暴露肿瘤后精细处理被肿瘤累及的肝门,然后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除肿瘤,切肝前根据需要预置腔静脉阻断带备用。结果23例肝脏肿瘤均顺利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70min,平均输血量120ml;术后病理诊断:肝母细胞瘤10例、肝错构瘤5例、肝细胞癌4例、肝脏腺瘤2例、肝脏内皮细胞肉瘤1例、肝畸胎瘤1例。8例良性肝肿瘤术后随访11个月~9年均健康。15例恶性肿瘤中,6例于手术后5个月~2年半死于复发、转移或其他并发症,其余临床无瘤存活。结论切除累及肝门的巨大或原发于肝门的小儿肝脏肿瘤虽具一定挑战性,但只要方法得当仍然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提高恶性肿瘤的长期生存率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董蓓江布先张虹姜忠赵静鹿洪亭杨传民郝希伟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
- CT三维重建及肝脏体积测定在小儿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及肝脏体积测定在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和位于肝门部位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诊治巨大和位于肝门部位的小儿肝脏肿瘤25例,均使用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行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测量全肝体积,预测切除肝脏体积,并计算残余肝脏体积及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结果25例经CT三维重建后均获得清晰的肿瘤瘤体及与血管毗邻关系的图像。其中手术患儿21例,未手术患儿4例。21例手术患儿中,行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三叶切除5例,左二三叶切除1例,肝中叶切除4例,手术患儿术后平均残余肝脏体积为182.55cm^3,最小残余肝脏体积为62.26m^3,平均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平均残余肝脏体积比)为44.69%,最小残余肝脏体积比为20.16%,所有患儿同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肝功能衰竭。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的画面,可以旋转地动态观察肝脏血管的走行、位置及与肿瘤的关系,并可计算出术后残余肝脏体积及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为判断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及评估术后残余肝脏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赵静董蓓江布先张虹姜忠鹿洪亭牛海涛郝希伟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器官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