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国 作品数:20 被引量:95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锁定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
方法:自2002年12月~200... 张长青 苏琰 盛加根 程相国 徐俊 李鸿帅 曾炳芳关键词:肱骨骨折 内固定技术 锁定接骨板 文献传递 一种仿生基质型生物愈创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基质型生物愈创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具有三维支架结构的小肠粘膜下层和含有特定比例的生物活性因子的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并经特定工艺修饰改性后,形成含有生物诱导因子的三维仿生结构新型材料。采用本发明... 张长青 位晓娟 顾其胜 谢宗平 程相国 陈圣宝文献传递 CT在四肢长骨骨不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8年 目的评估CT扫描在诊断四肢长骨骨不连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间收集四肢长骨骨不连及疑似骨不连患者118例,对其中X线片难以做出明确诊断的33例进行CT扫描。诊断骨折是否愈合的金标准为术中观察(114例接受手术治疗)和连续6个月的随访观察(4例经CT证实骨折已愈合),由资深医生分组对CT结果进行双盲评估,CT诊断骨不连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结果CT扫描诊断骨不连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00%),总的准确率为83.3%。在33例X线不能明确诊断为骨不连的患者中,CT诊断骨不连29例,骨愈合4例;而经手术或随访证实骨不连27例,皮质部分连接2例,骨愈合4例,导致其特异性相对较低(66.7%)。不同专家对CT评估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1(P〈0.001),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论对于X线片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CT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程相国 陈圣宝 张长青 盛加根 徐俊关键词:四肢 灵敏度 特异性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震波(ESW)治疗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内胶原形成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0)g,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64只,随机分为ESW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另有32只制作正常创面设为正常对照组。在ESW治疗组,在创面术后1d用ESW治疗,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未行ESW治疗。术后记录创面的愈合时间,在治疗后3、7、14d采集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组织胶原面积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在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减少,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5)。在ESW治疗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创面内成纤维细胞增多,肉芽组织生成增加,创面内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均增加(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含量均较糖尿病对照组高(P〈0.05),并在14d时出现下降。结论胶原沉积减少是糖尿病创面愈合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ESW治疗可增加创面内TGF-β1的表达,并促进创面内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使创面组织内的胶原形成和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加快肉芽组织的生成和创面的愈合过程。 燕晓宇 杨光 成亮 陈明 程相国 柴益民 罗从风 曾炳芳关键词:糖尿病 创面 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青年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圣宝 程相国 冯勇 金东旭 盛加根 张长青锁定钢板治疗髓内固定失败致无菌性骨不连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因髓内钉固定失败而造成的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髓内钉固定失败而造成的四肢长骨无菌性骨不连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9-70岁,平均39.2岁;骨不连时间6-84个月,平均16.2个月。按骨不连骨折端形态Judet分类法分型:肥大型9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19例,其中15例形成假关节。骨不连的部位:股骨20例,胫骨15例,肱骨3例,其中21例(占55.3%)位于长骨干骺端附近。该组病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固定以及联合骨移植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昏.20个月,平均11.6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3个月。3例(7.9%)出现切口表面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1例(2.6%)切口延迟愈合;1例(2.6%)出现肢体短缩约2cm。无一例发生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30例(78.9%)功能优良,7例(18.4%)可,1例(2.6%)差。结论对于髓内钉固定失败而造成的无菌性骨不连,采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干骺端附近的骨不连。锁定钢板联合骨移植治疗能提供可靠的固定稳定性和骨诱导、骨传导作用。 张长青 陈圣宝 程相国 盛加根 李鸿帅 徐俊 曾炳芳关键词:不愈合 内固定器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与正常个体相比,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取3例激素性ONFH男性患者自愿捐赠的坏死股骨头组织,年龄分别为25、31、38岁;另1例正常股骨头组织取自因交通意外死亡的26岁健康男性捐献者尸体。4例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抽提标本总RNA,测定其纯度;并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与芯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分析ONFH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正常股骨头组织可见完整骨单位由连续完整的板层骨构成,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小梁陷窝内可见正常骨细胞;激素性ONFH标本可见髓腔内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增多,并充填于髓腔,微血管受挤压,骨小梁内骨细胞数量减少,核染色质深染,细胞核固缩、裂解或消失,部分骨陷窝中骨细胞消失,骨小梁变细、稀疏、中断,单位视野内骨组织面积减小。总RNA抽提电泳图显示,4个样本总RNA 28S、18S的条带清晰,亮度比约为2∶1,提示总RNA质量好。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4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8条,下调基因16条,涉及差异表达的基因归为7大类:细胞代谢基因、信号转导基因、基因与蛋白表达基因、细胞分裂基因、细胞防御基因、细胞结构/细胞运动基因以及未分类基因。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44条激素性ONFH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ONFH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程相国 胡斌 盛加根 张长青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基因芯片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4 2007年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骨折远端长度较短,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而传统钢板固定法不但对骨折端血供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容易造成皮肤坏死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治疗比较棘手。我们自2005年1月~2006年9月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疗效满意。 盛加根 张长青 孙玉强 苏琰 程相国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经皮微创 交锁髓内钉治疗 皮肤坏死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建模后1d治疗组创面用体外震波处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观察创面的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情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的闭合率增加。治疗后3d开始,治疗组创面内毛细血管数量比糖尿病组增多,肉芽组织相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在3d和7d均降低,在7d出现下降。经体外震波治疗后,各时间段表达均增高,在14d出现下降。说明糖尿病创面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量降低和高表达时段缩短是其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外震波治疗可增加糖尿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延长其高表达的时间,从而促进创面内新血管形成,最终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燕晓宇 杨光 成亮 陈明 程相国 柴益民 罗从风 曾炳芳关键词:体外震波 糖尿病创面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改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骨骺滑脱导致的股骨头坏死 目的探究改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骨骺滑脱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例(12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9例(9髋),女3例(3髓);年龄14-19岁,平均16岁... 关俊杰 张长青 陈胜宝 程相国 盛加根 金东旭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