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5篇诱变
  • 4篇性状
  • 4篇基因
  • 3篇叶绿
  • 3篇空间诱变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叶绿素荧光动...
  • 2篇叶绿素荧光动...
  • 2篇荧光动力学
  • 2篇荧光动力学参...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作物
  • 2篇TRITIC...
  • 2篇AESTIV...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李军辉
  • 12篇刘录祥
  • 12篇郭会君
  • 12篇古佳玉
  • 12篇赵林姝
  • 11篇赵世荣
  • 7篇谢永盾
  • 2篇宋希云
  • 2篇赵洪兵
  • 2篇朱春生
  • 2篇聂保华
  • 1篇徐荣旗
  • 1篇韩冰
  • 1篇向小华
  • 1篇潘娜
  • 1篇王广金
  • 1篇夏家平
  • 1篇王晶
  • 1篇宋素洁
  • 1篇赵宝存

传媒

  • 4篇核农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航麦901简介被引量:4
2013年
航麦901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以农大3338为母本,与航天诱变早熟突变系SP121杂交,F1幼穗经1.5Gyγ射线辐照后花培选育而成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航麦901。
刘录祥赵林姝郭会君赵世荣李军辉古佳玉谢永盾聂保华朱春生
关键词:抗逆航天诱变Γ射线辐照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6172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以空间环境诱变获得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6172的白化苗及其野生型邯6172的叶片为材料,进行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蛋白质组学分析。在1645个蛋白点中,发现100个差异1.5倍以上的蛋白点,对在分析胶中得到的85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最终鉴定出29种差异蛋白的62个差异点,其中50个表达下调,12个表达上调,可分为10个功能群。表达下调的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包括光系统I、光系统II、NAD(P)H脱氢酶复合体和ATP合酶的部分亚基,以及参与卡尔文-本森循环、糖代谢和应激反应的蛋白。非叶绿体蛋白中的大部分表达上调,主要参与抗氧化反应、转录激活和蛋白质折叠等途径。初步推断,光合作用主要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叶绿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和叶绿体RNA转录后编辑途径受阻等可能是Mt6172白化致死的重要原因。
宋素洁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李军辉赵宝存刘录祥
关键词:AESTIVUM空间诱变蛋白质组学
一个空间诱变的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空间诱变创制的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色表现为对温度敏感的绿-白-绿的变化过程,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有效株穗数、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电镜观察表明,变白前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和结构与原始亲本未见明显差异;变白期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类囊体数和基粒片层数较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类囊体清晰可见;复绿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少于原始亲本,细胞内大部分叶绿体结构恢复正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m-2.s-1时,突变体Mt18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原始亲本,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显著高于原始亲本,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突变体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上述结果证实,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片颜色和光合特性随着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变白期叶绿体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光合效率显著降低,较高的光照强度对突变体影响较大,导致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
赵洪兵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刘录祥
关键词:AESTIVUM空间诱变农艺性状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小麦^(60)Coγ射线辐照后TaKu70和TaKu80基因应答模式及基因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京411(J411)和邯6172(H6172)为材料,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后辐照敏感性、TaKu70和TaKu80基因应答模式与M1代基因组AFLP多态性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对小麦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J411的辐照敏感性高于H6172。在J411和H6172中TaKu80基因对60Coγ射线辐照做出表达量上调的应答,但TaKu70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其中J411中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H6172。60Coγ射线辐照导致J411和H6172的M1代基因组多态性频率升高,其中J411中多态性频率上升的水平明显高于H6172。由此可见,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辐照应答模式与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和辐照后代基因组多态性具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改善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研究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途径。
崔孟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谢永盾赵世荣李军辉宋希云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AFLP
三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培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表现不尽相同。3个高培养力小麦材料中H6123和H60148的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表现正效应,其中H6123绿苗产率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达到18.61,是一个优良的花培亲本。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的绿苗产率特殊配合力表现正效应,且其中的5个组合中都含有1个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说明高配合力的亲本材料在组合配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谢永盾
关键词:小麦花药培养力不完全双列杂交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周长、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在两年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47个加性QTL和10个QTL富集区,其中6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1D、2B、3D、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4%~13.14%的表型变异;31个粒形QTL,位于1B、1D、2B、3B、3D、5A、5D、6B、6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90%~15.86%的表型变异;10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QTL,分别位于1A、1B、4B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64%~12.19%的表型变异。2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贡献率较大且能稳定表达的重要染色体区段,该区段包含控制小麦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和周长的10个QTL。1BL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微效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64%,与连锁分子标记gwm818的遗传距离为0.22cM,该位点是一个不同于前人研究结果的新位点。
余曼丽赵林姝郭会君古佳玉李军辉谢永盾赵世荣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籽粒性状SSR标记QTL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是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得到的,表现为赤霉素敏感型。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该突变体矮秆性状与G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共检测编码GA合成途径关键酶和编码信号转导途径作用因子的10个关键基因。其中,编码内-贝壳烯杉氧化酶(KO)的GA3基因和编码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0.0、3.1;2个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和SPY显著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2.3、1.3。外源GA3(赤霉酸)处理能够抑制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SPY和RGA的转录,而GA合成关键酶基因GA3及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表明DC20矮秆基因对GA相关途径的受外源GA3的调节。
向小华郭会君赵林姝谢永盾古佳玉韩冰李军辉宋希云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矮秆突变体信号转导实时荧光定量PCR
小麦TILLING分析中CELⅠ酶切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Ⅰ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2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调整PCR反应体系中dNTP、Mg2+及引物浓度、改变目标片段CELⅠ酶切缓冲液成分,以及调整纯化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等方式,优化了小麦TILLING技术体系。在利用PVP-40法提取DNA过程中,研磨器振动频率提高到30/s,KAc溶液的反应时间延伸为20min时,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最佳;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dNTP和Mg2+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不明显,均能高效扩增出目的条带。引物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引物浓度为0.4μmol/L。20μl酶切体系中,最佳CEL I酶浓度为0.1U且利用超纯水代替CELⅠ缓冲液。最终在小麦中建立起了基于CELⅠ酶切的高通量TILLING筛选技术体系。
潘娜郭会君赵世荣赵林姝古佳玉李军辉王广金徐荣旗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TILLING
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1
2009年
自192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088个突变品种,其中中国在45种植物上育成了802个突变品种,超过目前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中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900万hm^2,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0~15亿kg,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近年来,加速器离子柬辐照、空间环境诱变等新型诱变手段,以及传统核辐射诱变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农作物诱变改良与新基因挖掘中的应用日趋活跃。植物基因组学和高通量DNA技术(如TILLING等)的发展将把传统诱变育种推向分子突变育种新时代,并将在支撑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赵世荣王晶
关键词:作物改良诱变技术DNA技术粮食安全
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被引量:22
2011年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白化株叶片完全白化,于苗期死亡;条纹株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生育期比原始亲本延长5~7 d;绿株与原始亲本没有显著差异。初步遗传分析表明,Mt135是一个由核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突变材料。对突变体及其原始亲本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 m-2 s-1时,条纹株绿色组织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产量与原始亲本无显著差异,光系统II的潜在活性显著低于原始亲本,而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的生育期间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条纹株绿色组织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条纹株白色组织和完全白化株则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上述结果证实,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光合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光合特性发生了改变,较高的光照强度在拔节期对突变体影响较大,抽穗期影响相对较小。条纹株光合特性的改变与其株高、穗长和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的结果相互印证。
赵洪兵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空间诱变农艺性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