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哒嗪
  • 3篇哒嗪酮
  • 3篇哒嗪酮类化合...
  • 3篇苯基
  • 3篇
  • 2篇药学
  • 2篇药学服务
  • 2篇抗血小板
  • 2篇抗血小板聚集
  • 2篇活性
  • 1篇药师
  • 1篇医疗制度改革
  • 1篇医院药学
  • 1篇乙酸
  • 1篇乙酸乙酯
  • 1篇乙酰
  • 1篇乙酯
  • 1篇抑制血小板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85...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8篇黄晓瑾
  • 6篇吴秋业
  • 3篇徐建明
  • 3篇许勇
  • 3篇赵庆杰
  • 2篇俞世冲
  • 2篇胡宏岗
  • 2篇蔡灵芝
  • 2篇叶光明
  • 2篇范颂杰
  • 2篇宋琰
  • 1篇孙亮
  • 1篇季玉峰
  • 1篇廖洪利
  • 1篇薛云云
  • 1篇姜云云
  • 1篇张俊
  • 1篇毛俊琴
  • 1篇曾娟
  • 1篇王利媛

传媒

  • 4篇药学实践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届全国药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格辟龙的合成方法改进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改进新型抗恐慌症药物格辟龙的合成方法。方法:以氰基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先制得关键中间体4,4-二甲基-2,6-哌啶二酮,再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合成格辟龙。结果和结论:改进的合成路线在常规条件下易于控制,终产物收率(86%)及产品纯度(>98.5%)均符合要求,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叶光明吴秋业黄晓瑾姜云云廖洪利俞世冲
关键词:氰基乙酸乙酯
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和探索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两年来临床药学工作进行总结。方法:从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方法、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工作得到初步认可,工作取得初步成绩。但是临床药师的专业知识尚需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的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
许勇王利媛黄晓瑾孟惠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
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2008年
目的:合成新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方法:在6-(4-氯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引入不同取代哌嗪,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并经过1H-NMR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4)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结论:4-位取代哌嗪环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显著影响。
许勇黄晓瑾徐建明蔡灵芝宋琰赵庆杰吴秋业
关键词:化学合成哒嗪酮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008年
本文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系统研究了自行合成的34个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和参比化合物CCI-1781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所建立CoMFA模型的交叉相关系数q2值为0.663,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利用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地解释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中哌嗪末端N原子上不同取代基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张俊孙青徐建明薛云云曾娟黄晓瑾吴秋业
关键词:哒嗪酮抗血小板聚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浅谈医院药学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医院药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变现阶段医院药学的工作状况,提升医院药学的作用,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全面的临床药学服务将成为现代医院药学的工作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毛俊琴黄晓瑾
关键词:医院药学医疗制度改革药学服务
文献传递
新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以下化学结构通式的新的哒嗪酮类抗血小板化合物以及制备方法与应用。通式中:R基团代表(1)杂环或取代杂环;(2)取代氨基;M基团代表甲基或氢。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
吴秋业黄晓瑾范颂杰季玉峰蔡灵芝赵庆杰许勇赵惠清徐建明胡宏岗宋琰
文献传递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引入杂环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_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0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H—NMR谱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5),(9)和(10)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结论:杂环基团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影响。
孙亮黄晓瑾范颂杰俞世冲吴秋业
1-(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哌嗪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1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选择8种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紧密着色真菌及薰烟曲霉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有7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MIC80值≤0.125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活性相当。结论:脂水分配系数和立体化学因素的改变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叶光明孙青姜云云黄晓瑾赵庆杰胡宏岗吴秋业
关键词:哌嗪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