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中国形象对外传播中的叙事研究——解读BBC纪录片《中国故事》被引量:3
- 2020年
- 国家形象是一国对外呈现的公众印象,可以事件、新闻、影片等形式,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和扩散。而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旨在对事件或故事的讲述方式与讲述过程进行阐释的一种理论。该研究以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对传播中国形象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展开研究,以发现其在讲述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为中国形象对外传播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叙事时间上采用多时序、多时距和双频率的话语策略,叙事空间采用与话语空间一致的手段,叙事视角上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而在叙述者与叙述层次上则采取多重叙述者多层次的策略立体地呈现中国形象。
- 郭金英
- 关键词:叙事学
- “文化鄙视链”:话语建构及社会历史探源——基于剧评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
- 2023年
- 所谓“鄙视链”,是人们对某一(类)客体在认知和传播层面呈等级序列状的心理建构、认知表达和文化传播,一般藉由话语建构并呈现。“文化鄙视链”最直接地体现在作为一种文化媒介产品的影视剧的生产、消费和传播过程中。一般认为,影视剧鄙视链以英美剧>日韩剧>国产剧的序列存在,而剧评既是最能体现此种“鄙视链”的话语载体,也是再现这种链条序列存在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计算机获取的语料,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以语料库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直接验证了影视剧鄙视链的序列呈现现实,间接验证了文化鄙视链存在的传播现实。在批判话语分析视角下,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乃是对人的主体性以及文化的多元性鄙视的历史和传播建构,是对权力操控的意识形态所塑造的文化中心主义规范的“路径依赖”。而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文化秩序愿景则亟需传播视角的导入,藉由话语和传播解析全球文化鄙视链的路径和成因,朝向建构和谐健康的全球传播秩序和文化生态作出努力。
- 姜飞郭金英
- 关键词:语料库
-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中的符号叙事研究——以宣传片《活力天津走向世界》为例
- 2021年
- 作为一种讲述故事、传播声音的媒介形式,宣传片以其图文声色并茂的多符号特征对受众的认知产生直观影响,是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外交部省区全球推介活动中的天津宣传片《活力天津走向世界》作为天津形象的传播者,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和色彩四种不同的符号形式,从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以非线性的叙事时序和多维奇观化的叙事空间,讲述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活力性和世界性,对国内外受众了解和认识天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郭金英
- 关键词:叙事
- 福柯话语理论对跨文化偏见研究的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在福柯看来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与知识、权力彼此交织的,话语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建构,知识产生于话语实践,而权力又产生于知识的生产过程中.因此,以福柯的话语理论解读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议题—偏见这一社会实践,一方面指出福柯话语理论的三个特点:注重建构性和互动性;注重实践中的知识和权力;以及关注社会文化等外因.另一方面,从偏见的生成和特征入手,指出偏见也是一种话语实践,是一种知识,同样具有建构性和权力性.旨在为更清晰地理解偏见的成因,更好地利用偏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郭金英黄乐平
- 关键词:福柯跨文化传播偏见话语
- 文化物理学视野下战“疫”视频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
- 2021年
- 国家形象是在特定传播生态基础上,特定社会主体基于文化传播过程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认知。信息传播技术作为文化的一种物质文明要素,在奠定传播媒介物理形态的同时也不断佐证着"传播即文化"的论断,使文化成为"传播中的文化",也使传播生态中的文化表征呈现形式发生物理学意义上的细分,从单一的语言演进到包括声音、图像的多模态意义共现。本研究以中外不同制作主体制作的战"疫"视频为分析对象,对其中的微观信息成分(图像、文字、声音)进行细绎,以考察不同的信息文本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特征差异。这种按照微观细分逻辑进行的考察是从跨越文明的物质要素初级边界过渡到跨文化的语法和价值观的更高级边界的文化物理学实践,是对信息内容超越表象的解读,是对信息所表征的文化现象的根本性解剖,是对信息内容的重新语境化、主体化和过程化,也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文明与文化的互构,更是使传播学的科学性得以展开和建构的探索。
- 姜飞郭金英
-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视频
-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以宣传片“活力天津,走向世界”为例被引量:3
- 2021年
- 多模态话语以语言的符号性为依据,将交际或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像、声音、文字等看作一种符号和模态。这种符号是由信息高速发展带来的以视频为主流媒介形态的文本的主要组成要素,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建构功能。城市宣传片作为一种视频媒体形式,是近年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宣传片中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模态的分析,能发现视频文本的意义构建过程及结果。本研究以宣传片“活力天津,走向世界”为对象,从图像、文字、声音三种模态的角度探讨其对城市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三种模态分别根据不同的内容被交替使用,客观上立体呈现了天津的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辉煌城市形象。
- 郭金英
- 关键词:城市形象多模态话语
- Van Dijk语境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
- 2017年
- 一、引言
Teun A.vanDOk(以下称van DOk)是国际话语分析领域著名的学者,其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语篇语法、语篇宏观结构、(媒介)话语意识形态、种族主义等方面。在vanDOk从语篇语法到批评话语研究的学术研究主线中,语境问题是其一直关注的重点。在其三十多年的(自1977年开始)有关语篇与语境的研究历程中,vanDijk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心理学理论,试图用心理学研究中的心理模式来研究语用中的“语境”;同时,vanDijk对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关语境的论述持批评态度,认为以上研究犯了“语境”决定论的错误。
- 刘立华郭金英
- 关键词:华文教育文化交流汉语教学
- 人际意义的语篇实现模式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意义和情感载体的语篇,是人们理解其社会意义的基础,其情感主要由人际元功能实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下,互动模式和评价机制是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主要实现手段。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实现有两大模式,一为分散型模式,即语篇的人际意义隐含性的弥漫于整个语篇中;二为聚合型模式,即人际意义明显的聚合在一起,构成语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 郭金英
- 关键词:人际意义
- 模拟联合国对英语课堂思辨能力培养的启示被引量:2
- 2017年
- 思辨能力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我国大学生亟待提高的一项能力。尤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体现出的思辨能力缺乏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秩序的学生活动,模拟联合国通过模仿联合国的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特征从形式、内容和主体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研究指出大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借鉴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某些形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英语课堂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材为素材的教学内容,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体。研究旨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 郭金英
- 关键词:思辨能力模拟联合国大学英语教学
- van Dijk语境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被引量:5
- 2015年
-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van Dijk一直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致力于语境的理论化研究。语境被定义为话语参加者对交际情景的心理模式或是话语参加者对相关情景因素的主观建构或是界定。话语和语境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而是一种"调节"关系。van Dijk的语境理论为其话语分析"三分模式"提供了基础,该分析模式把话语、认知、社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话语分析的社会认知模式。
- 刘立华郭金英
- 关键词:VAN话语研究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