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秋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沉
  • 1篇血性
  • 1篇医护
  • 1篇医护合作
  • 1篇营养风险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支持
  • 1篇营养状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院前急救
  • 1篇晕厥
  • 1篇中老年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抢救
  • 1篇卒中
  • 1篇脑卒中
  • 1篇老年
  • 1篇呼救
  • 1篇患者营养
  • 1篇患者营养状态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秋
  • 2篇林碎钗
  • 1篇石玲燕
  • 1篇范栩妃
  • 1篇林芝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干预用于呼救性晕厥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干预用于呼救性晕厥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干预前后1年收治的呼救性晕厥抢救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干预可有效缩短呼救性晕厥患者就诊时间,提高现场急救和安全转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护理干预满意度。
赵秋刘树理林碎钗
关键词:院前急救
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吴旭桃林碎钗范栩妃潘建丹赵秋
关键词:医护合作急诊科影响因素
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相关信息,并采用单因素χ^(2)校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48例,并发率为38.71%。经单因素χ^(2)校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4.486,95%CI:1.720~11.698)、高血压病史(OR=13.572,95%CI:4.564~40.357)、吸烟(OR=4.410,95%CI:1.576~12.342)、饮酒(OR=3.823,95%CI:1.401~10.428)、TG>1.7 mmol/L(OR=9.545,95%CI:3.332~27.345)、TC>5.2 mmol/L(OR=14.139,95%CI:4.097~48.789)、LDL-C>3.4 mmol/L(OR=2.812,95%CI:1.047~7.552)、GCS<10分(OR=9.107,95%CI:3.173~26.140)及NIHSS>12分(OR=6.855,95%CI:2.431~19.334)是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血脂胆固醇超标、GCS<10分及NIHSS>12分是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潘建丹林芝赵秋吴旭桃
关键词: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入组的患者均开展NRS 2002营养风险评估,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患共享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疾病预后情况。结果在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氮平衡、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T)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3、14.32、10.27、23.41、7.66、8.91、6.84、8.90,均P<0.05),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4、7.42,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的ALB、PAB、氮平衡、TS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5、17.43、6.55、6.72,均P<0.001),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P<0.001);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P)水平较入院时逐渐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3、11.28、18.37、19.20、32.42、28.88,均P<0.001),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CRP、FC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7.99、10.34,均P<0.001);观察组患者对制定的饮食方案依从性较好,未发生相关拒绝性事件,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改善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疾病状态。
吴旭桃潘建丹石玲燕赵秋邱雯慧
关键词:肠道营养营养支持白蛋白类血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