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婉秋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服务技能型社会的“五驱五成”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24年
- 校企协同育人借助创新的教育模式,构建了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该文研究基于服务技能型社会的“五驱五成”协同育人模式,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劳动力市场需要,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导向,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学生价值引领,实习实训强化知行合一,劳动教育强化全面发展,社会实践强化综合提升,创新创业强化成果转化,助力学生实现成人、成长、成才、成事、成功。
- 唐娜娜付洪涛郑婉秋
-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创新创业
- 雅安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研究
- 2019年
-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包含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雅安红色文化是抗战时期在这片红土地上作战的革命老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和重要内涵的先进革命文化。雅安的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本文对雅安地区红色文化融入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 郑婉秋
-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
- 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古代汉语课堂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古代汉语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十分重要课程,不仅在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方面作用重大,而且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这门课程距离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度较大,枯燥乏味。若能将地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激发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其人文素养。
- 郑婉秋高运荣
- 关键词:古代汉语地域文化课程资源
- 地方非遗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以四川雅安非遗文化为例
- 2025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凝结的文明成果。高等学府承载着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与使命,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仅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而且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同时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而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本文将以地方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视角,通过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在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研究一条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文化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推动“非遗”进高校传承新模式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 高运荣郑婉秋
-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 基于四川偏远乡村小学研学旅行的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 2024年
- 文章从四川省偏远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研学旅行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与潜力。研究认为,研学旅行可以有效激发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前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基础,以及乡土资源作为教学载体,具有独特的应用和启发功能。研究提出通过优化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和文化体验内容;丰富红色主题研学旅行活动形式;构建校园文化和乡土文化融合的教学平台等路径,推动乡村小学研学旅行建设,实现乡村教育的创新发展,旨在对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进行积极探索,为乡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郑婉秋
- 关键词:乡村教育素质教育乡土资源
- 秦可卿形象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对《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研究也非常详细。本文以秦可卿为切入点,对秦可卿的形象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可以加深人们对于《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认识。
- 郑婉秋高运荣
- 关键词:秦可卿红楼梦
-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 2023年
-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师生可以产生更多亲密互动。从新媒体切入,探究高职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围绕“新媒体背景分析”“高职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对策”这几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重点联系新媒体背景,分析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新路径,挖掘更多审美元素、审美方法,将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巧妙融合在一起,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 郑婉秋
- 关键词:新媒体古诗词教学审美能力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