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摩登舞编排特点分析
- 2018年
-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严重,中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摩登舞因其趣味性、易学性、艺术性等特点成为民众喜爱的健身方式,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对于中年人来说,摩登舞项目的动作幅度适中,也更容易接受与练习。现阶段摩登舞并没有得到普及,因此研究中年人摩登舞的编排特点对推广中年人摩登舞具有积极意义。一、中年人摩登舞编排的舞种选择情况分析通过调查得知,在中年人的摩登舞编排中,华尔兹舞和维也纳华尔兹舞成为比较受中年摩登舞爱好者喜爱的舞种。华尔兹舞姿优美、雍容华贵、讲究柔韧性、刚柔并济、快慢并施,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温馨而浪漫.
- 杨柳
- 关键词:摩登舞中年人
- 高校大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舞台表演实践是舞台艺术得以向公众展示的成果,也是高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啦啦操普修课为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啦啦操普修课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期望能够推动高校啦啦操普修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喜爱、参与啦啦操运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艺术表演能力和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教学、训练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 杨柳
- 关键词:啦啦操舞台表演表演实践
-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探究
- 2023年
- 本文研究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改善大学生羞怯心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查阅了大量文献及调查数据,对北方某体育类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选用《羞怯量表》(Revised Cheek and Buss Shyness Scale,RCBS)。结果:经过八周的双人舞课程教学后,参加该课程的学生的羞怯分数平均下降 4.6478 分;参加双人瑜伽教学的学生怯分数平均下降 4.878 分;参加排球教学的学生怯分数平均下降 3.5 分。结论:经过八周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羞怯得分。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改善学生的羞怯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双人运动项目比隔网类运动项目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学生的羞怯心理。
- 李玥盈杨柳杨绿
- 关键词:羞怯心理大学生
-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能够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群众体育参与的积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和吸取优秀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经验,提升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杨柳高名洋
- 关键词:社区体育文化社会体育体育发展
- “互联网+”时代体育舞蹈的传播策略被引量:1
- 2018年
- 体育舞蹈能有效缓解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互联网+"时代有利于整合多元化的体育舞蹈资源,有利于增强舞蹈爱好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促进交流活动的开展。体育舞蹈的传播策略应从延伸体育舞蹈传播的范围、实现体育舞蹈与文字资料的结合和推动体育舞蹈的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展开,不断推动体育舞蹈传播的发展。
- 高名洋杨柳
- 关键词:体育舞蹈
- 长春市体育舞蹈竞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东北地区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为例
- 2018年
- 针对长春市体育舞蹈赛事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够丰富体育舞蹈竞赛相关理论,促进长春市体育舞蹈竞赛水平的提高,推动体育舞蹈项目在长春市以及整个东北地区又快又好的发展。
- 杨柳张睿洋
- 关键词:体育舞蹈
- 拉丁舞课前准备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业余拉丁舞培训班为例
- 2018年
-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春市业余拉丁舞培训班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长春市业余拉丁舞培训班课前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长春市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为促进长春市业余拉丁舞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为构建系统化拉丁舞准备活动内容提供依据。
- 杨柳刘俐晶
- 关键词:拉丁舞
- 竞技性伦巴舞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 2019年
-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性伦巴舞成套动作编排的依据、需要注意的问题、成套动作的设计以及最后的演示检验过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期望能够提高伦巴舞成套动作的编排质量,为伦巴舞选手比赛成绩的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杨柳朱笛
- 关键词:竞技性伦巴舞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 2024年
-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已成为评价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探索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为例,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构建“以演代考、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体育舞蹈课程模式。
- 杨柳高名洋
- 关键词:体育舞蹈课程高校教学模式
- 转型发展背景下啦啦操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究
- 2021年
- 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努力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所呈现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成为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自 2010 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启动啦啦操项目以来,其发展势头迅猛,2014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成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啦啦操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推广。目前,CCA已陆续在全国建立了 11 个“全国啦啦操示范区”和 49 个“全国啦啦操实验区”,建设了 150 所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和900 余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还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分批建设起近 3000 所啦啦操俱乐部和社会培训考级中心,考级点全面覆盖 31 个省市自治区。与此同时,全国高校也相继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校园啦啦操课程及啦啦操队伍,使啦啦操成为当前高校尤其是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炙手可热的课程内容和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但从当前啦啦操课程开展现状来看,啦啦操专项人才的培养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面对当前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技能啦啦操专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探索啦啦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势在必行。
- 范美艳杨柳许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