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辉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辽宁中元古代初期粗碎屑岩中微生物砂质颗粒的发现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由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表现形式有变余波痕、皱饰构造、微生物席碎片、纺锤状或次圆状收缩裂缝等。首次在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兴城中元古代初期常州沟组底部粗碎屑岩交错层理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砂质颗粒,在中元古代底部粗碎屑岩中发现大量微生物砂质碎片。这一发现对于了解华北地台MISS的活跃时代以及恢复中元古代早期粗碎屑岩的形成古环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华北地台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一定的生物地层学参考。发现的微生物砂质颗粒大小在0.1~0.2mm,形态以球形为主。这些微生物砂质颗粒形成于静水环境的潮上带或泥坪之中的微生物席底,在剧烈的构造运动以及海侵初期高频的海平面运动中被风暴、海啸等灾难性事件破坏,并随着退潮水流被搬运至发育交错层理的潮道区域,与粗碎屑物质一起沉积。这些被风暴破坏的微生物砂质颗粒在搬运过程中被磨圆并产生一定的分选。
- 于晓辉沈军林玲玲范天骐
- 关键词:中元古界古环境
- 松原市扶余北隐伏活动断裂地震潜势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扶余肇东断裂带是松辽盆地中一条重要的隐伏发震断裂带,2006年和2014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了多次近6级地震,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断裂的东北段和查干花段。在2012—2014年的松原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探明扶余肇东断裂带东北段经过松原市区,该段呈近EW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独立性,将其命名为扶余北断裂。通过三维物探资料和浅层人工探测,确定了扶余北断裂的空间展布和剖面特征,并利用联排钻孔探测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确定该断裂存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利用石油物探资料获得的基岩面破裂规模,对扶余北断裂的地震潜势进行了估计,并进行了概率性地震危险性研究。
- 邵博沈军于晓辉万永魁尉洋祁高
- 关键词:发震构造
- 北京平原区夏垫断裂的多源遥感影像特征被引量:7
- 2014年
- 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8.0级地震在地表形成总体走向N40°~45°;E,倾角60°~70°;,长达10 km的破裂带。该文采用Landsat-8、SPOT-5、SAR、GDEM、Google Earth多源遥感影像研究夏垫断裂的遥感影像特征。利用ERDAS软件,对Landsat-8影像按7∶4∶2依次为R、G、B分量作彩色合成增强处理,突出影像的线性构造特征;对Landsat-8和SPOT-5影像、Landsat-8和SAR影像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丰富影像的光谱信息;对GDEM与SPOT影像进行三维叠加,突出影像的三维特征;对SAR影像进行斑点压缩、方向滤波处理,突出影像平行断裂方向的线性特征。文中分析、对比了 Google Earth 和 SPOT-5影像上地震陡坎的特征,陡坎在SPOT-5影像上表现较明显,但在影像上表现不出较低陡坎,同时,在两种影像上容易将绿色植被、狭窄道路或其它地物误认为陡坎;SAR滤波后的影像表现出暗色的线性条带;Landsat-8和SAR融合后的影像表现出较宽的异常条带,该条带指示断裂带所在位置。
- 王雷沈军林玲玲于晓辉戴训也邵博万永魁
- 关键词:多源遥感影像夏垫断裂
- 隐伏活动断裂地表变形尺度与震源规模不协调机制研究
- 本文通过分析多元遥感影像,确定夏垫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位置,采用能够达到厘米级三维测量精度的RTK GPS测量技术以及高精度DEM地形分析,在断裂陡坎清楚的地点,特别是拟开挖古地震探槽的段落,做细致的构造地貌研究,分析断层两...
- 邵博沈军于晓辉戴训也
- 关键词:地震学
- 文献传递
- 松辽盆地东南部断裂构造活动性分析
-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大型中生代具有断、拗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盆地由于覆盖层厚、地表露头少,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不高,特别是活动构造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的开展研究。近几年在盆地东南缘频繁的发生5...
- 于晓辉
-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松辽盆地生长地层
- 文献传递
- 改进古生物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就目前古生物地史学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作者从课前准备阶段、授课阶段和课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期提高古生物地史学的教学效果。
- 刘智荣黄静宜陆丽娜于晓辉
- 关键词:古生物学教学效果
- 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区近期强震危险性的概率估计被引量:7
- 2012年
-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作为历史强震多发地段——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区强地震危险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区强震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危险性韦布尔概率估计方法,对该区未来10年内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累计概率和条件概率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前人针对汶川地震破裂对周边断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及潜在震源区判定等研究结果,对该区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似有逐步活跃的趋势;根据韦布尔概率模型计算得出的该区2021年前发生6.5级以上强地震的概率高达0.93,条件概率为0.32。因此,该构造区,尤其是区内的冕宁—西昌一带未来10年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 路鹏袁一凡袁洪克刘学领于晓辉段玉石
- 关键词:强震危险性
- 北京平原区夏垫断裂的多元遥感影像特征
- 王雷沈军于晓辉林玲玲戴训也邵博万永魁
- 松原市区域活动断裂特征及活动性
- 于晓辉沈军尉洋戴训也
- 关键词:活动性
- 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被引量:3
- 2019年
- 文中通过断层坎前崩积楔、断塞塘这类古地震识别标志,分析了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讨论了古地震形成的断塞塘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沉积演化规律。以三河-平谷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作为研究区,以倾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形成的断塞塘沉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崩积楔、断塞塘沉积识别古地震事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数据在夏垫断裂潘各庄探槽中识别出自晚更新世25~12kaBP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通过地表高程测量和钻孔探测确定断塞塘的展布规模和充填序列,利用探槽揭露断塞塘充填的地层序列和岩性组合关系,并基于此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后在发震断裂附近形成的断塞塘沉积垂向上的3个变化阶段。研究表明,断塞塘沉积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崩积楔及其形成的冲刷面或不整合面、细碎屑堆积物(含生物碎屑)以及古土壤组成。
- 于晓辉沈军戴训也王昌盛
- 关键词:古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