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宏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栽培模式下优化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 针对甘肃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现状,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通过在甘肃省农科院定西唐家堡试验站进行的2年的旱作冬小麦单作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免耕、膜上覆土、全膜垄...
- 刘晋宏
-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施肥模式栽培模式土壤水分
- 文献传递
- 优化施肥和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及N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在定西市唐家堡试验站进行的为期2年的旱作冬小麦单作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免耕、膜上覆土、全膜垄沟种植和砂田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和追肥分段施用的优化施肥模式较不施肥和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果(P〉0.05),不施肥模式下产量仅能达到其他施肥处理水平的46%~92%,且收获指数最低;优化施肥结合全膜垄沟和砂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比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增产43.4%和4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9%和46.1%.全膜垄沟和砂田的栽培模式可提高小麦拔节期土壤水分,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素吸收,在小麦休闲期,全膜垄沟和砂田模式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分别增加了83.2和86.2kg/hm^2,能够提供下季小麦吸收利用,避免土壤残留硝态氮向下层淋溶,从而实现高产稳产.全膜垄沟种植模式和砂田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并且避免了土壤中的硝态氮的向深层淋溶.
- 刘晋宏孙建好陈英张绪成刘晓伟王朝辉
-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