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锋 作品数:12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地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和砂岩互层结构及人为活动是小尺度坡耕地地形的关键控制因素。 王莉 贺秀斌 鲍玉海 南宏伟 刘艳锋关键词:坡耕地 DEM分辨率 水土流失 消落带自锁定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件 一种消落带自锁定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件,由基本形状为正方形的两种砖体组成,其一种砖体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链接槽,砖体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中间有栽植孔的槽体,且砖体顶面槽体周围邻接处均布设置有反弧悬挑凸体;另一种砖体的四... 鲍玉海 贺秀斌 南宏伟 王莉 刘艳锋文献传递 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分形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分形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6个侵蚀强度等级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中,极强度水力侵蚀分维最大,为1.605;剧烈水力侵蚀分维最小,为1.540;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复杂,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以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高,为0.105,中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其次,为0.095,而以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低,为0.040;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大,为0.156,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小,为0.067;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紧凑度最大,为0.554,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紧凑度最小,为0.237。 熊波 陈学华 蒋锦刚 刘艳锋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分形分维 土壤侵蚀强度 消落带涝渍土地水土保持型快速排水方法 一种消落带涝渍土地保持性快速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紧密结合当地适宜的沟垅种植这一水土保持耕作法,对消落带涝渍土地进行微地形改造,结合消落带自然地貌,在涝渍土地内形成沟、垅、田、坎等起伏变化... 鲍玉海 贺秀斌 王莉 南宏伟 刘艳锋文献传递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2009年 利用岷江上游地区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侵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岷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裸岩和建设用地侵蚀面积仅占0.1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不同,依次为:旱地(低盖度草地(其他林地(中盖度草地(水域(高盖度草地(建设用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土壤侵蚀以微度水蚀为主,占35.43%,主要发生在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14.24%和11.70%;轻度及中强度水蚀则多发生在中盖度草地;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旱地侵蚀面积逐渐增大,且远远大于水田;冻融侵蚀占研究区总面积26.96%,多分布在中盖度草地,为20.89%。因此,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对于减轻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至关重要,也对促进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艳锋 陈学华 贺秀斌 熊波关键词: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GIS 岷江上游 桑树根系对紫色土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1年 在重庆市忠县石宝镇选择桑树林地,每隔1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离桑树根系与土壤,利用根系分析系统WinRHIZO分析根系的长度、体积和表面积等指标,同时测定紫色土土壤抗剪强度、紧实度、水分含量和容重等指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从形态学角度评价桑树根系对紫色土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根系根长密度总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中根及小根根体积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细根及极细根表面积密度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桑树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总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40 cm层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显著高于同层对照;紫色土土壤抗剪强度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桑树平均根体积密度和土壤水分增加值的贡献,且前者是主要贡献者,桑树根系可以有效提高紫色土土壤抗剪强度。 南宏伟 贺秀斌 鲍玉海 王莉 刘艳锋关键词:桑树 根系 紫色土 抗剪强度 三峡库区 基于水文分析的山地相对高程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09年 山地相对高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有其重要意义,山地相对高程的计算和提取也是地理信息科学、测绘科学、山地科学等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水文分析模型,通过DEM数据自动提取山地相对高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方便、快捷地提取出山地相对高程,而且提取的山地相对高程较科学、合理,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为山地相对高程计算和提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对山地概念的定义、范围的界定、山地精确分类、数字山地的构建等提供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熊波 陈学华 刘艳锋关键词:山地 DEM GIS 水文分析 消落带自锁定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件 一种消落带自锁定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构件,由基本形状为正方形的两种砖体组成,其一种砖体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链接槽,砖体中部设置有向上凸起、中间有栽植孔的槽体,且砖体顶面槽体周围邻接处均布设置有反弧悬挑凸体;另一种砖体的四... 鲍玉海 贺秀斌 南宏伟 王莉 刘艳锋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传统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大量野外勘查、测量数据,说明了传统耕作措施的规律性及其坡长与坡度特征参数,同时将物理过程侵蚀模型(WEPP)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坡长因子的角度阐明了传统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测的5°-10°、10°-15°、15°-20°、20°-25°、25°-30°坡面对应的坡长分别为7-10 m、5-7 m、4-6m、3-5 m、3-4 m,与同一坡度条件下WEPP模拟的坡面侵蚀发生的突增拐点值比较接近;传统耕作措施通过缩短坡长来分散坡面径流,阻止细股流的形成,从而有效防止了坡耕地中主要的侵蚀类型——细沟侵蚀。 王莉 刘艳锋关键词:三峡库区 BSTEM模型的原理、功能模块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BSTEM(Bank Stability and Toe Erosion Model)模型是用于河流管理、河岸带生态恢复以及河岸稳定性评价的物理模型,是基于Excel的宏命令运行的,包括河岸稳定性和坡脚侵蚀两个模块,可用来预测河岸坡脚侵蚀量、临界崩塌面,评价河岸带植被防护功能等。主要介绍了BSTEM模型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其功能模块组成,并对其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初步分析。该模型的应用对我国河川工程和库(湖)岸稳定性评价与整治防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艳锋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