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利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大豆
  • 4篇玉米
  • 3篇玉米-大豆
  • 3篇花荚
  • 2篇植株
  • 2篇套作
  • 2篇作物
  • 2篇花荚脱落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
  • 1篇底板
  • 1篇冬油菜
  • 1篇性状
  • 1篇油菜
  • 1篇右侧
  • 1篇玉米品种
  • 1篇植株形态
  • 1篇施N量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水平

机构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仁寿县农业局

作者

  • 6篇蒋利
  • 5篇杨文钰
  • 4篇雍太文
  • 4篇杨峰
  • 3篇王小春
  • 3篇周丽
  • 3篇刘小明
  • 3篇张群
  • 2篇刘卫国
  • 2篇宋春
  • 1篇刘文钰
  • 1篇毛树明
  • 1篇杨欢
  • 1篇肖静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根箱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根箱培养装置,包括立体框架、左侧插板、右侧插板、背侧插板、正面插板和底板,其中,所述左侧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体框架的左侧,所述右侧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体框架的右侧,所述背侧插板插入固定在所述立体框架的...
雍太文宋春蒋利杨文钰周丽刘小明王小春杨峰刘卫国
文献传递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减量施N(RN:180 kg N/hm2)、常量施N(CN:240 kg N/hm2)下玉米、大豆的生物量、吸N量、N肥利用率及土壤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MM(SS)相比,IMS下玉米茎叶及籽粒的生物量、吸N量降低,15N%丰度及15N吸收量增加,大豆籽粒及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及15N吸收量显著提高;IMS下玉米、大豆植株的N肥利用率、土壤N贡献率、土壤15N%丰度降低,15N回收率显著增加。施N与不施N相比,显著提高了单、套作下玉米、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15N丰度及15N吸收量;RN与CN相比,IMS下,RN的玉米、大豆植株总吸N量提高13.4%和12.4%,N肥利用率提高213.0%和117.5%,土壤总N含量提高12.2%和11.6%,土壤N贡献率降低12.0%和11.2%,玉米植株15N吸收量与15N回收率提高14.4%和52.5%,大豆的则降低57.1%和42.8%,单作与套作的变化规律一致。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存在数量及形态差异,减量施N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对N肥的高效吸收与利用,实现作物持续增产与土壤培肥。
雍太文刘小明刘小明周丽刘文钰杨峰周丽王小春杨文钰
净套作条件下不同施N量对大豆植株形态、花荚脱落和产量的影响
前人研究和田间观察表明,西南地区光照较少,降水丰沛,套作大豆施氮后,导致茎叶生长旺盛,花和荚脱落严重,较高的脱落率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制约了套作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认识到套作大豆花荚脱落和产量的必然关系,探明套作...
蒋利
关键词:大豆植株形态作物产量
文献传递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两种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玉米、大豆施氮总量(NN:0;RN:180 kg·hm-2;CN:240 N kg·hm-2)对大豆农艺性状、花荚脱落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使大豆R2期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倒三叶面积降低,第一节间长和平均节间长升高,大豆全株及中上层的落花数、落荚数和花荚脱落率显著降低,单株荚数、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RN处理下的有效分枝数较少,倒三叶面积显著降低,大豆全株及中上层落花数显著减少,花荚脱落率达到最小值,比NN和CN显著降低10.8%、10.2%;在RN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的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和生物量最大,产量和经济系数表现最佳。
蒋利雍太文张群肖静杨欢杨文钰
关键词:农艺性状
玉米品种和大豆播期对冬油菜收获后玉-豆带状复合体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选择3个不同玉米品种(登海605、川单418、成单30)和3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油菜收获后接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复种,株型较紧凑的玉米品种(登海605)产量最高,达到8 788.50 kg·hm-2,且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较优,产量达1 371.05 kg·hm-2,玉米和大豆群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月5日播种的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展协调,产量高于其他两个播期,且群体产出最高,达到27 561.00元·hm-2。西南丘陵地区冬油菜收获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组合为:选择株型较紧凑、生育期短的玉米品种,大豆播期为6月5日左右。
张群王小春杨峰蒋利蒲甜杨文钰毛树明
关键词:玉米品种冬油菜
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上的多个支撑环,全部所述支撑环在所述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上层叠设置;具有顶部开口且底部可开合的多个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置在所...
雍太文蒋利杨文钰张群刘小明杨峰周丽刘卫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