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凯
作品数:
2
被引量:38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林晓民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刘爱荣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王凤华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陈双臣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吴尚英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农业科学
主题
2篇
木霉
1篇
拮抗
1篇
拮抗作用
1篇
相关基因
1篇
相关基因表达
1篇
镰刀
1篇
镰刀菌
1篇
棉花
1篇
菌株
1篇
枯萎
1篇
枯萎病
1篇
黄瓜
1篇
黄瓜枯萎病
1篇
基因
1篇
基因表达
1篇
尖孢镰刀菌
1篇
哈茨木霉
1篇
黑斑
1篇
黑斑病
1篇
斑病
机构
2篇
河南科技大学
2篇
浙江大学
作者
2篇
刘爱荣
2篇
林晓民
2篇
陈凯
1篇
徐同
1篇
陈双臣
1篇
吴尚英
1篇
王凤华
传媒
1篇
植物保护学报
1篇
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1篇
2011
1篇
2010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棉花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0
2011年
从河南省部分地区感染黑斑病的棉花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致病力、病原及其生防木霉菌株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到5株棉花黑斑病菌株。致病力分析表明,CHB-3的致病力比较强,病情指数达到89.3。对Y21c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并结合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河南省棉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了7个木霉菌株对棉花黑斑病菌株CHB-3的拮抗作用,筛选到抑菌作用较好的木霉菌株TH,抑菌率为88.6%。
陈凯
刘爱荣
吴尚英
林晓民
徐同
关键词:
棉花
黑斑病
木霉
RDNA-ITS
哈茨木霉对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28
2010年
采用室内筛选与田间防效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木霉菌和病原菌间均形成了较明显的抑菌圈,对病原菌的抑菌率达66.7%~85.8%,其中菌株TG、TM对枯萎病菌抑制作用较强。木霉菌可有效提高根系对病原菌的抗性,黄瓜植株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细胞大量死亡,而先接种木霉菌再接种病原菌后则减小了对根系的伤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TG和TM抱子悬浮液浓度在10^8个/mL时防效最好,分别为54.9%和49.4%。接种木霉菌植株根系抗性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植株,呈双峰趋势。在第6天时抗性基因表达量最高,WRKY6、MYB、PR-1,PAL、GST和GLU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5.15、5.22、6.07、6.00、3.16、和16.15倍。表明木霉菌通过激活与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提高了对病原菌的抗性。
刘爱荣
陈双臣
陈凯
林晓民
王凤华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拮抗作用
黄瓜枯萎病
基因表达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