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虎
- 作品数:26 被引量:2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Mg(OH)2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被引量:4
- 2020年
- 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陶瓷层进行水热处理,研究了水热溶液浓度对MAO陶瓷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热成膜及膜层的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过程中MAO陶瓷层表面的MgO部分溶解,释放出的Mg2+与水热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Mg(OH)2纳米片沉淀在陶瓷层表面及孔洞内。随着水热溶液中NaOH浓度的增加,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Mg(OH)2将MAO陶瓷层表面的孔洞及裂纹等固有缺陷闭合,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MAO及水热复合处理所制备的Mg(OH)2/MAO复合膜层比单一MAO陶瓷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而且随着NaOH浓度的提高,Mg(OH)2/MAO复合膜层的耐蚀性增强;浸泡实验结果表明Mg(OH)2/MAO复合膜层能为镁合金基体提供长久的腐蚀防护保护能力。
- 王志虎张菊梅白力静张国君
- 关键词:镁合金微弧氧化水热处理复合膜层耐蚀性
- AZ9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镀铜复合处理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被引量:9
- 2018年
-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陶瓷涂层,然后在该涂层表面通过磁控溅射镀铜技术制备复合膜层。研究了微弧氧化陶瓷层和复合膜层的表面物相组成、表面粗糙度、表面及截面形貌、表面润湿性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Z91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由于微弧氧化陶瓷层呈微纳粗糙多孔结构,表现为亲水特性,其物相由MgO、Mg及Mg_2SiO_4组成;而微弧氧化陶瓷层经磁控溅射镀铜处理后表面获得较为致密的具有疏水特性的铜层,表面粗糙度降低;四探针测试结果说明复合膜层的方阻为16.2 m?·^(-1),导电性良好;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说明复合膜层与基体镁合金相比,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10%,腐蚀电位提高了约0.36 V,腐蚀极化电阻提高约80倍;与微弧氧化陶瓷层相比,复合膜层的腐蚀电位提高了约0.24 V,但其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极化电阻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镀铜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技术可在不降低镁合金陶瓷层耐蚀性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其表面的导电性能。
- 王志虎白力静王爱玲张国君
- 关键词:镁合金微弧氧化磁控溅射复合膜层
- 热处理对AZ61A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9年
-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热处理对铸态AZ61A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在铸态AZ61A镁合金晶界的粗大网状β-Mg17Al12相在T4热处理过程中几乎全部溶解,使合金的硬度和屈服强度下降,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升高;T6热处理后,合金组织中出现不连续析出与连续析出的β-Mg17Al12相,使得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略有提高,硬度有明显提高,而伸长率明显降低;不同的热处理使合金的断口形貌发生明显变化。
- 王志虎张菊梅蒋百灵
- 关键词: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AZ9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与化学镀铜复合处理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1
- 2018年
-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Mg O陶瓷膜层,然后在该膜层通过化学镀铜技术制备金属铜层。利用SEM,XRD,EDS,电化学实验及四探针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复合膜层的显微结构、相组成、耐蚀性和导电性。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处理获得以Mg O为主相的陶瓷层可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平均厚度为2.5μm的化学镀铜层连续均匀地覆盖在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渗入并填充微弧氧化陶瓷层内部呈网状分布的孔隙,形成交错咬合状态;复合膜层表面的导电性良好,与基体镁合金相比,复合膜层的腐蚀电位提高了0.2 V,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但由于化学镀铜层与基体镁合金之间产生的电偶腐蚀,导致复合膜层的耐蚀性较陶瓷层有所下降。
- 王志虎张菊梅白力静张国君
- 关键词:镁合金微弧氧化化学镀铜耐蚀性
- 球化处理对AZ80镁合金析出相β-Mg_(17)Al_(12)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光镜(OM)、X射线衍射(XRD)、布氏硬度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球化处理对AZ80析出相β-Mg17Al12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Z80合金经过415℃保温24 h随炉缓冷的退火处理后,晶间粗大的网状共晶β相消失,得到细小层片状脱溶β相均匀分布于α-Mg基体的平衡组织,且片层状间距致密。球化处理中,层片状β相以自身溶断方式实现球化;经300℃球化处理后镁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细小颗粒状β相,继续升温,颗粒状β相发生二次固溶,数量减少。球化处理后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最大达135.4 MPa和258.7 MPa,较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19.1%和59.6%,伸长率由铸态的4.96%上升至9.88%。布氏硬度HB随球化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均高于铸态合金。
- 张菊梅王志虎蔡辉孙万昌
- 关键词:球化处理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
- 镁合金不同黑色防腐-吸光一体化涂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紫外人工加速方法研究挤压AZ31镁基体上环氧涂层和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吸光及防腐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黑色涂层均为高吸收涂层,经1 250 h的紫外辐照后吸光率仍保持稳定,但有机涂层阻抗值下降3个数量级,黑色陶瓷层阻抗值保持稳定;环氧涂层的异丙基和亚甲基基团在紫外辐照下易发生光氧化降解,破坏涂层结构,降低腐蚀性能;陶瓷层是以Cu固溶于MgO基的MgxCu1-xO陶瓷相,其吸光及防腐性能持久性好,更适宜于紫外辐照强的环境。
- 辛童白力静董博轩吴俊楠陈桂涛王志虎
- 关键词:镁合金紫外辐照
- 固溶处理对AZ80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固溶工艺对AZ80镁合金时效处理后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固溶工艺获得的组织对200℃时效处理后β-Mg17Al12相的析出方式、数量及形貌有较大的影响。时效处理4h后,析出方式以不连续析出为主,固溶不彻底的合金时效析出相较多;时效时间延长至12h时,固溶彻底的合金其析出方式以晶内的连续析出为主,连续析出相阻止了晶界处不连续析出相的形核与长大,而固溶不彻底的合金其析出方式仍然以不连续析出为主,部分析出相向α-Mg晶粒内生长。
- 张菊梅蒋百灵王志虎夏鹏举葛凯晨
- 关键词:固溶镁合金时效处理显微组织
- 固溶和时效对AZ80镁合金断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7年
- 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对AZ80镁合金断裂行为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光学显微镜(OM),对不同热处理态合金的拉伸断口及断口纵剖面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发现:AZ80镁合金铸态的拉伸断口表现为较明显的沿晶脆性断裂特性,断裂主要发生在有大量β-Mg17Al12相的晶界处。经固溶处理后,平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与铸态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而平均屈服强度有所下降,断口形貌为具有一定塑性变形的解理特征,且变形程度随离拉伸断口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时效处理后,AZ80镁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固溶态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而伸长率明显降低,断口形貌呈现以解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断裂发生在结合较薄弱的晶界及β-Mg17Al12析出相的片层间。
- 张菊梅蒋百灵王志虎袁森夏鹏举
- 关键词: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断口形貌
- 脉冲频率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环氧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物陶瓷膜,研究了脉冲频率对膜层组织形貌及膜层/环氧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用剪切法测试氧化膜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结合强度,通过SEM等研究了陶瓷膜剪切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陶瓷膜表面的微孔直径、粗糙度随微弧氧化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陶瓷膜/环氧树脂的结合强度随脉冲频率的增加先是快速上升,当脉冲频率增加至400 Hz时膜层的结合强度达到最高56.9 MPa,随后结合强度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缓。
- 张菊梅王志虎蒋百灵
- 关键词:钛合金微弧氧化脉冲频率表面形貌
- 球化时间对AZ80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球化处理时间对AZ80析出相β-Mg17Al12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Z80合金经退火处理后,晶间粗大的网状共晶β相消失,得到细小层片状脱溶β相均匀分布于α-Mg基体中。随球化时间延长,层片状β相开始溶断,先出现短棒状,然后向球状过渡,球化16h时镁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细小颗粒状β相。继续延长时间,颗粒状β相出现溶解,数量减少,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是132.5 MPa、252.4 MPa和9.56%。合金硬度随球化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均高于铸态合金。
- 张菊梅王志虎
- 关键词: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