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利用正交偏振切换抗偏振衰落和抑制偏振噪声被引量:8
- 2016年
-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偏振衰落是这种传感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采用脉冲正交偏振切换及基于相位生成载波(PGC)的信号合成算法来实现抗偏振衰落。阐述了正交偏振切换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以PGC解调为基础的正交偏振切换合成算法的原理,搭建了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光纤中偏振态受到扰动时,通过正交偏振切换及合成算法,合成的结果等效干涉度可以稳定在O.93~O.94之间;解调结果的噪声可以达到四路偏振通道噪声的最低水平。该方法可以消除传输光纤中偏振扰动所造成的低频相位漂移,使解调结果不受传输光纤中偏振态扰动的影响。长时间的噪声监测结果表明,PGC调制频率为8 kHz时,系统噪声达到了-96 dB(1 kHz),与同一系统中采用法拉第旋镜作为反射镜测得的本底噪声相当。该方法为解决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时分复用阵列,特别是基于光纤光栅的干涉型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和分布式传感系统中的偏振衰落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 胡正良蒋鹏马丽娜胡永明
- 关键词:传感器光纤传感器
- 基于外差解调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脉冲外差解调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的传感原理及信号解调方法。根据系统结构及原理,搭建了双脉冲外差分布式光纤传感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距离为300m的情况下可以将末端施加的干扰信号解调出来。
- 蒋鹏倪明熊水东张楠
-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双脉冲光纤光学
- 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偏振切换技术原理及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研究了4路偏振切换技术在光纤干涉仪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4路偏振切换的抗偏振衰落的理论模型,运用了复数运算的方法解决4路信号的合成问题,对偏振诱导信号衰落的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偏振衰落实验搭建了基于非平衡的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实验系统,采用相位产生载波技术(PGC)外调制方案解调信号,对4路偏振切换技术抗偏振衰落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4路干涉信号合成后,可以消除传输光纤双折射的影响,合成干涉信号的解调结果与单路解调结果一致;合成干涉信号的等效干涉度可以稳定在0.838,验证了偏振切换技术抗偏振衰落的有效性。
- 刘悦蒋鹏马丽娜唐凯胡正良
- 关键词:光纤光学
- 光强扰动对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外差解调的影响
- 阐述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外差解调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强度扰动对外差微分交叉相乘(DCM)及外差ArCtangent解调方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表明,外差DCM 解调方法与外差ArCtangen...
- 蒋鹏张楠熊水东倪明
- 关键词:FIBERFIBERINTERFEROMETERHETERODYNEINTENSITYPERTURBATION
- 光强扰动对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外差解调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阐述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外差解调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强扰动对外差-微分交叉相乘(DCM)及外差-反正切(Arctangent)解调方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表明,外差-DCM解调方法与外差-Arctangent方法都可以有效抑制光强扰动。但是对于较大幅度的光强扰动,由于受限于低通滤波器的性能,这两种解调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同时,相比于传统的相位载波(PGC)-Arctangent方法,外差-Arctangent方法不用考虑相位调制深度c值漂移的影响,在光强扰动抑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外差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外差一Arctangent算法与外差-DCM方法均能抑制包括光强扰动在内的系统噪声。
- 蒋鹏张楠熊水东倪明
- 关键词:光纤光学光纤传感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