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明 作品数:65 被引量:15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深低温停循环在腔静脉内瘤栓清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应用在腔静脉内瘤栓清除术中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12至2007-06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清除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瘤栓21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体外循环转流86~118min,平均(102.33±16.52)min,停循环36~64min,平均(47.12±10.86)min。术后全部患者清醒,术后清醒时间6~72h,平均(14.32±6.98)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120h,平均(20.54±10.72)h。1例术后6天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后19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6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对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的瘤栓清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保障。 邹小明 王武军 刘亚湘 郑少斌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瘤栓 抑肽酶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2004年 张宝石 邹小明关键词:抑肽酶 深低温停循环 心脏手术 血液淤滞 凝血机制 合并蚕豆病的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脏病伴蚕豆病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该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5例心脏病伴蚕豆病患者的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心脏病伴蚕豆病的病人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注意因为溶血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邓志刚 王武军 蔡开灿 王振康 邹小明关键词:体外循环 心脏病 蚕豆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的体外加速疲劳实验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测试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的体外耐久性。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6在湖南心脏研究所完成。符合GB12279-90标准。疲劳实验前后进行体外脉动流流体力学实验。实验在20℃恒温条件下进行,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实验液体。以TH-2200型瓣膜体外加速疲劳寿命实验台对6个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进行体外加速疲劳实验,总计4亿次,实验中每2500万次停机检查1次,每5000万次测量腱索长度。实验结束时观察瓣膜的大体情况。以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测试瓣膜于疲劳实验前后的流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以测试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的耐久性。结果:①瓣膜大体观察:6个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在每个周期的循环中均能够完全开放与闭合,每个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的腱索均处于张紧状态,瓣膜大小瓣间对合严密,无肉眼可见的缝隙。②腱索长度变化:腱索长度随时间(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逐渐减慢,0.5亿次时平均增加(0.795±0.037)mm,1亿次时增加(0.587±0.044)mm,以后增加缓慢,不超过(0.168±0.021)mm。由实验开始到结束时各腱索总计增加长度均值为1.86mm。总体上随时间变化腱索增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025.909,P=0.000)。腱索长度增加各腱索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119,P=0.067)。③平均跨瓣压差:疲劳实验后平均跨瓣压差略高于实验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540±1.846),(4.498±1.430)mmHg,F=0.013,P=0.912]。④瓣膜有效开口面积:疲劳实验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略高于实验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633±1.077),(2.474±1.074)cm2,F=0.651,P=0.427]。⑤瓣膜反流量:疲劳实验后瓣膜反流量低于实验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91±1.028),(2.128±1.250)mL,F=8.606,P=0.007]。⑥瓣膜反流率:疲劳实验后瓣膜反流率低于实验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491±2.998)%, 李海波 王武军 蔡开灿 邹小明 王振康 梁勇关键词:聚四氟乙烯 二尖瓣 搏动血流 耐久性 恶性浸润性生长伴颅骨缺损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 被引量:1 2004年 张宝石 邹小明 张振 王武军关键词:颅骨缺损 CT检查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总结10年40例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7月-2004年12月连续40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75%),女性10例(25%)。平均年龄(35.2±11.5岁)。全组共行改良 Bentall手术(冠状动脉“钮扣”技术)34例,Cabrol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改良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改良 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16例早期发生并发症(40%)。晚期死亡1例 (2.5%),为术后3年猝死。其余大多数患者心功能为I-Ⅱ级(90.6%),心功能Ⅲ级3例(9.4%)。结论: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是很安全的,尤其是择期手术患者。该症患者在主动脉根部直径达5 cm时宜尽早手术治疗。 李春华 王武军 蔡开灿 邹小明 王振康关键词:马凡氏综合征 心血管病变 外科治疗 影响升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升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1994年1月~2005年10月,63例患者进行升主动脉瘤外科手术。其中,男46例(73.0%),女17例(270.%);平均年龄(40.4±14.8)岁。A型夹层主动脉瘤25例(39.7%)。急诊手术15例(23.8%)。50例(78.4%)行改良Bentall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14.3%。多因素分析确定年龄≥60岁、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是手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和术中部分与疾病相关或与手术相关的因素可以对手术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 李春华 王武军 邹小明 蔡开灿 王振康关键词:胸主动脉瘤 外科 死亡率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79例,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早期死亡6例(7.59%),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8例(10.12%)。随访62例,所有肺动脉高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并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廖振维 邹小明 王武军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 心脏病 外科治疗 膈肌上移术在肺切除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膈肌上移术在肺切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 6例患者肺切除后膈肌上移重建 ,其中右肺癌 6例 ,左肺癌 4例 ,右侧支气管扩张 15例 ,左侧支气管扩张 9例 ,右中下肺挫裂伤 2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 3 0 0± 173 ml,术后住院时间 11.2± 1.3天。术后胸部 X线透视提示膈肌运动正常 ,无肺气肿、胸内残腔 ,余肺支气管位置正常。结论 :肺切除术后患侧膈肌上移重建简捷、安全 ,有利于消灭胸内残腔 ,减轻代偿性肺气肿 ,维护循环。 邹小明 王武军 陈钢关键词:肺切除 手术方法 X线诊断 CT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体外循环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体外循环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大剂量组12例、小剂量组11例和对照组7例,3组分别在体外循环中加入乌司他丁2.4×104U.kg-1、1.6×104U.kg-1和生理盐水1 mL.kg-1;观察各组体外循环前后各时点颈静脉球和桡动脉IL-6检测差值(△IL-6)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始30 m in时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至33℃时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结束后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降低体外循环前后脑IL-6含量的作用。 廖振维 邹小明 王武军关键词:乌司他丁 白细胞介素-6 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