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耀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晚清
  • 2篇学术
  • 2篇学术背景
  • 2篇临时政府
  • 2篇南京临时政府
  • 2篇海防
  • 2篇海防建设
  • 2篇法律
  • 2篇法学
  • 2篇法学术语
  • 2篇法制
  • 2篇法制建设
  • 1篇修律
  • 1篇盐务
  • 1篇演进
  • 1篇姚启圣
  • 1篇中国传统法
  • 1篇中国传统法律
  • 1篇私法
  • 1篇台湾原住民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刘耀
  • 1篇陈文新

传媒

  • 2篇理论月刊
  • 2篇人文论丛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盐业史研究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清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海疆危机,而台湾作为中国最大的岛屿,所面临的外来入侵与冲突尤为严峻。为此,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台湾政策,从而开启了晚清台湾的海防建设与开发。晚清台湾的海防建设与开发乃是台湾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短短二十年的...
刘耀
关键词:海防建设海权
清代海防论中的台湾
2013年
中国大陆位于太平洋西岸,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然而由于海洋的阻隔,且东南海域并无强大的政权,因此,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未将海防的经营作为国防的重点,直至明朝,倭寇为患,海防开始成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在中国海防上的战略地位才开始凸显,到了清代,台湾真正被纳入到中国版图之中,从而为中国东南海防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刘耀
关键词:海防建设姚启圣康熙帝刘铭传
朝鲜使者笔下的台湾原住民贺寿朝觐活动述略被引量:2
2016年
清代乾隆年间,台湾原住民曾两次前来大陆参加贺寿朝觐活动。在这两次活动中,朝鲜使者都曾与之接触,并留下了相应的文字记录。其中关于台湾原住民历史及其参加贺寿朝觐活动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传世文献的不足;而朝鲜使者对台湾及台湾原住民与中国大陆关系的辨析,则从一个特殊侧面展现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以及台湾原住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历史事实。
刘耀陈文新
关键词:台湾原住民贺寿朝觐
日本顾问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以寺尾亨、副岛义一的学术背景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日本顾问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经日本进入中国的表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著名法学家寺尾亨、副岛义一接受邀请,前往南京,建陈临时政府的立法工作。然而二人所接受的法学思想并非当时日本官方流行的法政思想:国际法专家寺尾亨希望将其自波索纳德处承袭的民法思想在中国转化为实践;而宪法学专家副岛义一倾向于"法治主义",也希望在中国实践其法学主张。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期间,寺尾亨与副岛义一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后的一系列法律文件提供法律意见,《临时约法》的最后制定,与二人的法学思想有关。此外,二人为临时政府的其他工作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
刘耀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
日本顾问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设--以寺尾亨、副岛义一的学术背景为中心
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临时政府就礼聘了日人寺尾亨、副岛义一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但是以往对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时约法》的制定者上,熊达云先生则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寺尾亨与副岛义一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但熊文主要...
刘耀
关键词:法制建设南京临时政府法律顾问辛亥革命时期
胡传与晚清台湾盐务被引量:3
2016年
胡传晚年曾在台湾任职近四年,并曾担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兼办安嘉总馆,办理台南盐务。在出任盐务官员期间,胡传大力清理盐课,安排南盐北运,保障了晚清台湾盐务的正常运行。同时,他在不同时期对私盐所表现的不同态度,也展现了一位盐务官员的务实态度,进而表明盐业史的研究,在关注盐务制度的变革、上层的设计者外,也要关注中层的执行者,看到不同层面的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让盐业史研究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刘耀
关键词:盐务
“有机国家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伯伦知理的"有机国家论"乃是在近代中国影响较大的国家理论之一,它为近代中国的国家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机国家论"在近代中国的引介主要是通过梁启超,但这种引介是抄袭了日本译作。在这之后,中国留学生大量前往日本,他们在异域...
刘耀
从公义到公共:“公法”概念在晚清的演进被引量:1
2012年
"公法"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个法律新词。古典文献中,"公法"多指国家法令制度或公理。时至近代,通过译介的西方法学作品,"公法"获得新含义。从《万国公法》系统介绍国际法并大量使用"公法",到《公法便览》首先清晰定义了"公法"为国际法。在当时,国人接收以"公法"来诠释西方的国际法概念乃是基于对其公义诉求。在此之后,通过留日学生对日本法律体系的介绍,"公法"一词的含义再次发生转化。日译法学术语中"公法"指代定义公共关系的法律。"公"不再是公义,而是强调公共、公权力。近代法学术语的引入实际上反映了深层次的中西日文化互动,"公法"含义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近代化。
刘耀
关键词:公法国际法法学术语
“联邦”的创制与转义
2017年
"联邦"是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术语,但它并非汉语中原有的词汇,而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制而来。"联邦"一词最早出现是用于对译英文中的united states,但随着国人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联邦"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它开始被用于对译英文federal一词,并最终固定下来。以"联邦"一词为例,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模式,即西人创制、国人定义,但是国人在定义的过程中不得不以西人创制的新词为基础,这也正反映了中国近代思维的困境所在。
刘耀
关键词:合众
“有机国家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伯伦知理的"有机国家论"乃是在近代中国影响较大的国家理论之一,它为近代中国的国家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机国家论"在近代中国的引介主要是通过梁启超,但这种引介是抄袭了日本译作。在这之后,中国留学生大量前往日本,他们在异域...
刘耀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