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玲

作品数:25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入性
  • 5篇疟疾
  • 4篇病例
  • 4篇虫病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多态性分析
  • 3篇吸虫
  • 3篇PCR
  • 2篇血吸虫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遗传多态性分...
  • 2篇原虫
  • 2篇若虫
  • 2篇舌形虫病
  • 2篇输入性疟疾
  • 2篇疟原虫
  • 2篇种群
  • 2篇种群结构

机构

  • 20篇浙江省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温州市疾病预...
  • 2篇金华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开化县疾病预...
  • 1篇台州市仙居县...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丽水市疾病预...
  • 1篇台州市黄岩区...
  • 1篇瑞安市疾病预...
  • 1篇青田县疾病预...

作者

  • 25篇张玲玲
  • 14篇阮卫
  • 14篇姚立农
  • 11篇陈华良
  • 6篇陆巧绎
  • 6篇陈家旭
  • 6篇丰燕
  • 5篇张轩
  • 4篇郭俭
  • 4篇陈韶红
  • 4篇潘金仁
  • 4篇蔡玉春
  • 3篇余可根
  • 3篇倪庆翔
  • 2篇田利光
  • 2篇陈木新
  • 1篇章华米
  • 1篇梅建华
  • 1篇雷永良
  • 1篇吴灵芝

传媒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mg地塞米松,连续5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d(72.45%)、第16d(67.4%)、第24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蔡玉春卢艳陈韶红郭俭陈木新田利光张玲玲周洋陈家旭
关键词:BALBC小鼠SCID小鼠
浙江省西部丘陵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西部丘陵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因素。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西部4个县(区)20个镇对1530名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505人用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同时调查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结果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67%。87.0%的居民不知道生食淡水鱼虾会感染华支睾吸虫,14.1%的居民有生食淡水鱼虾史。检测第二中间宿主20种鱼虾2812尾,其中12种鱼虾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7%。结论浙西丘陵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不高,但依然存在感染风险,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陈华良汪德兵骆小君陈培发姚立农夏生荣阮卫张玲玲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中间宿主
西湖区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诊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西湖区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诊疗过程。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抗凝血样,结合镜检和巢式PCR检测结果确诊后规范治疗。结果该患者曾在非洲尼日利亚务工6年,有疟疾发作史,回国后30 d出现发热等症状,经外周血涂片镜检和PCR检测诊断为卵形疟,随后给予磷酸氯喹片3 d加磷酸伯氨喹片8 d疗法治疗后,患者痊愈。结论根据镜检和PCR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章华米陈华良张玲玲金行一陆巧绎金国农张丛笑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PCR检测
浙江省5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病例的鉴定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对浙江省5例镜检阳性、常规巢式PCR检测阴性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Plasmodium ovale wallikeri)的鉴定与分析。方法收集5例待检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进行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和巢式PCR检测(采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种特异性引物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将PCR扩增片段测序后,与Gen 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例疟疾病例均为自非洲归国人员,并有疟疾发病史。镜检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疟原虫阳性。RDT检测结果为泛疟原虫阳性2例,阴性3例。应用常规巢式PCR检测5份血样DNA,4种疟原虫均为阴性。改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阳性。将5份血样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经Blast分析,与Gen Bank中编号为KF219561.1的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clone RSH10 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均达100%。结论综合镜检和PCR检测结果,证实该5例镜检疟原虫阳性、常规PCR检测阴性的病例均为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
张玲玲阮卫陈华良陆巧绎姚立农
关键词:疟疾巢式PCR
人体感染曼氏迭宫绦虫成虫的病原体鉴定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对首诊为带绦虫感染的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者进行病原鉴定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诊疗过程等信息资料,询问患者既往饮食史和生活习惯。使用槟榔-南瓜子对患者进行驱虫治疗。显微镜检确认患者排出虫体的头节、孕节、虫卵等形态学特征。采用PCR法扩增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特异性基因片段,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分析。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曼氏裂头蚴抗体。患者自述近4年来不时有虫体随粪便排出,无食生肉制品史,但有食用烧烤肉制品史。ELISA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抗体阴性。驱虫治疗后,患者排出长2.1 m的虫体。虫体头节背腹面可见一纵行的吸槽,孕节片宽度大于长度,虫卵为长椭圆形,有卵盖。根据虫体和虫卵特征,初步判断为假叶目绦虫。PCR扩增出曼氏迭宫绦虫目的基因片段,经BLAST分析,其序列同Gen Bank中欧猬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同物异名)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AP017668.1)同源性为99%。综合患者临床特征、虫体形态、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病例。
张玲玲吴斌丰燕骆小君陈华良潘金仁阮卫姚立农
关键词:曼氏迭宫绦虫成虫PCR
浙江省5例输入性疟疾误诊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分析被引量:43
2013年
目的对浙江省5例输入性疟疾误诊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方法收集浙江省5例前期误诊为输入性间日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进行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和巢氏PCR检测(采用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和种特异性引物),并将PCR扩增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自非洲的归国人员,其中3例归国前有疟疾发病史。镜检结果显示,4份血样为卵形疟原虫感染,1份(病例1)为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结果均为疟原虫阴性。巢氏PCR检测结果显示,5份血样的全血DNA均扩增出卵形疟原虫特异性条带(800 bp),其中1份血样(病例1)同时还扩增出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条带(120 bp)。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5份血样的扩增片段序列与卵形疟原虫SSU RNA部分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其中1份血样(病例1)的另一扩增片段序列与间日疟原虫SV5 18S rRNA部分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论 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4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1例为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
姚立农张玲玲阮卫陈华良陆巧绎杨婷婷
关键词:疟疾镜检
基于IgY抗体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建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基于I“的血吸虫循环抗原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并初步探讨IgY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虫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免疫海蓝蛋鸡,获得抗SEA的IgY抗体。取人O型红细胞醛化、鞣化,形成鞣化后红细胞,并分别用磷酸盐、碳酸盐和柠檬酸盐缓冲液稀释抗SEA-IgY抗体,以确定IgY致敏红细胞最佳缓冲液。将IgY溶解于最佳的缓冲液中致敏鞣化后红细胞,形成IgY红细胞检测液,用此检测液分别检测感染30、20、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和正常小鼠血清各10份,初步检测不同感染度小鼠血清的循环抗原。结果pH7.2磷酸盐缓冲液溶解的IgY所得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清最佳,效价可达1:320。用此IgY—IHA法检测中、高感染度血清(感染20条和3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阳性率为100%,低感染度血清(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阳性率为70%,对照组10只小鼠血清全为阴性,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了IgY-IHA法,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蔡玉春郭俭陈韶红田利光陈木新艾琳张玲玲陈家旭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IGY
浙江省温州市1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收集患者门诊和住院病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温州市1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诊疗经过、密切接触人员、生活习惯和环境、愈后转归等进行调查。患者,丽水市青田县人,2018年1月17日出现发热、呕吐症状,期间体温反复升高。入院后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面色苍白,扁桃体二度肿大,黏膜发白,脾肋下2 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降低,铁蛋白升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下降。血清学检测EB (epstein-barr)病毒抗体阳性。骨髓涂片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诊断为"EB病毒感染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并加依托泊苷(VP16)、环孢素(CSA)治疗,病情好转, 2月5日出院,门诊随访。2月19日为继续完成VP16、 CSA化疗,再次入院。3月21日骨髓血涂片查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PCR检测扩增出120 bp的利什曼原虫动基体小环DNA特异性条带。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6 d,静脉注射;停药2 d,五价锑300 mg/d×12 d)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例为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在其西班牙的住所附近公园内被白蛉叮咬而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倪庆翔阮卫张玲玲陈华良姚立农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间日疟原虫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积累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相关数据。方法:收集东南亚、南亚、中国华中、中国西南地区的间日疟患者血样共60份,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扩增特异性MS3、MS4、...
阮卫张玲玲丰燕姚立农郑永丹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微卫星种群结构
文献传递
间日疟原虫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积累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相关数据.方法:收集东南亚、南亚、中国华中、中国西南地区的间日疟患者血样共60 份,提取DNA,采用PCR 方法扩增特异性MS3、MS...
阮卫张玲玲郑永丹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微卫星种群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