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作品数:74 被引量:22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纳米氧化锌+黄原胶复配波尔多液的物理稳定性及抑菌性能研究 2018年 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波尔多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抑菌性能,利用黄原胶和纳米氧化锌对传统波尔多液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对于倍量式配制的复配波尔多液,当黄原胶的添加量为0.6%,纳米氧化锌的浓度为0.4 g/L时,其悬浮率和D50分别为98.2%和4.42μm,对棉花枯萎菌和苹果腐烂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9.7%和100%,明显优于传统波尔多液。 王强 于专妮 王娟关键词:波尔多液 复配 抑菌性能 D50 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层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2008年 简要介绍了新型、环保的低表面能涂层技术在海洋防污方面的应用及其海洋防污的机理,重点介绍了有机硅涂层、有机氟涂层以及超疏水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讨论了低表面能防污涂层技术的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最后展望了低表面能防污涂层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王强 李昌诚 闫雪峰 张志明 于良民关键词:防污涂料 低表面能 含三氮唑、噻二唑的酰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 2022年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三氮唑、噻二唑结构的酰胺类化合物,以发现新的优良除草类化合物。[方法]运用活性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含杂环类化合物,以5-甲基噻吩-2-甲酸、硫代氨基脲、有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7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用^(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采用油菜平皿法测试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总共合成10个杂环化合物,初步除草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牛筋草、青葙子、刺苋具有较好的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c、3e对牛筋草的抑制效果优于同等剂量下的阳性药。[结论]部分化合物除草活性优异,可作为除草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郭洋洋 刘英 郑广进 张海全 蔡杰慧 唐小强 陆世大 覃旭兵 王强关键词:噻吩 三氮唑 噻二唑 除草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 被引量:5 2023年 为研究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果醋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初始酒精度对复合果醋发酵的影响,以总酸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果醋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3 d、初始酒精度8%,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总酸含量达5.60 g/(100 m L)。研究结果为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余森艳 李洁 何文 卢珍兰 李志红 王强关键词:甘蔗 番木瓜 复合果醋 响应面法 发酵 有机化学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017年 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密切相关、两门课程互相渗透,紧密结合。本文介绍了机化学知识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体会,包括在绪论中增加有机化学内容、剖析药物分子、抓住典型药物、运用课堂笔记加强结构短暂记忆、巧用内源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合成及降解知识、药物化学教师与有机化学教师集体备课等。 曾振芳 王强 黄秋婵 黄秋萍关键词:药物化学 有机化学 教学 一种噻二唑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二唑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噻二唑铜配合物化学式为[C<Sub>3</Sub>H<Sub>5</Sub>ClCuN<Sub>3</Sub>S],属于单斜晶系。采用溶剂热法,以2‑氨基‑5‑甲基‑1,3... 黄秋萍 韦友欢 黄秋婵 曾振芳 王强 郑广进 李若儒微米氧化亚铜可见光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氧化亚铜的光降解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通过自制的微纳米氧化亚铜为催化剂,以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进行光降解研究,通过吸光度评价降解效率。实验探究了氧化亚铜的形貌、粒径、用量以及使用频率等因素的改变对光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μm球形微米氧化亚铜用量1.2 g/L,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时,经过16 h无阳光直射条件下,测得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0%。实验还进一步发现,添加纤维素载体不仅能够减少光催化剂团聚,而且方便回收。 于专妮 李民 王强关键词:光催化 降解率 用于检测丙烯酰胺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提供用于检测丙烯酰胺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制备三明治结构MoS<Sub>2</Sub>/rGO复合材料;制备三明治结构MoS<Sub>2</Sub>/rGO/... 张翠忠 赵红琴 王强[Ni(iptp)<Sub>2</Sub>(SDA)<Sub>2</Sub>(H<Sub>2</Sub>O)<Sub>2</Sub>]n及合成方法 一种链状镍配位聚合物,化学式为[Ni(iptp)<Sub>2</Sub>(SDA)<Sub>2</Sub>(H<Sub>2</Sub>O)<Sub>2</Sub>]<Sub>n</Sub>,中心离子Ni(II)处于六配位... 黄秋萍 曾振芳 韦友欢 黄秋婵 王强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希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2011年 制备了2-氨基嘧啶缩邻香草醛希夫碱配体C12H11N3O2(HL),将其与Cu(Ⅱ)作用合成了1种新型的铜配合物{[CuL(NO3)(C2H5OH)].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TG-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铜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配体中-C=N-上的N原子、嘧啶环上的N原子、酚羟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配合物中硝酸根以双齿形式参与配位,溶剂分子以配位形式存在,水以结晶形式存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黏度测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并得出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b=8.12×104L.mol-1。 郑玉萍 范玉华 张霞 王强 刘善斌 毕彩丰关键词:希夫碱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