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琦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科学仪器系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选择性冠状动...
  • 2篇造影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脑电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波变换
  • 1篇电图
  • 1篇对比度
  • 1篇对比度增强
  • 1篇硬件
  • 1篇硬件设计
  • 1篇早老性
  • 1篇早老性痴呆
  • 1篇通用串行总线
  • 1篇图像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作者

  • 5篇张谦
  • 5篇王振
  • 5篇万柏坤
  • 5篇秦琦
  • 2篇陈滨津
  • 2篇李轶
  • 1篇刘庆凯

传媒

  • 5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用于骨质疏松诊断的高速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2006年
根据定量超声波检测原理,阐述了一种针对超声波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的高速采集系统。来自超声探头的信号通过前端的调理电路,在采样控制电路作用下,接受采样。所采数据在由CPLD芯片所设计的控制电路控制下,通过FI- FO缓存以及带USB2.0接口的单片机芯片,被传输至计算机。根据相关公式,只需计算出超声波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的时间差,即可获得定量超声波在受试者胫骨的皮质骨中传播速度。与定量超声波在正常胫骨中的传播速度相比较,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提供便捷的诊断手段。
秦琦万柏坤王振张谦刘庆凯
关键词:骨矿物质密度
基于脑电Alpha波的脑-机接口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设计了1种基于脑电α波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系统,利用睁闭眼对于α波幅值的影响,实现了对计算机屏幕4个方向目标的选择控制,并通过5名受试者实验考察了系统的速度、准确率,说明系统具有无须繁复学习与生物反馈训练的易操作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能实时操作使用的BCI控制面板、实现系统集成和便携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谦王振秦琦万柏坤
关键词:脑-机接口
小波变换在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运用小波变换(WT)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了对比度增强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经小波多尺度增强处理后图像中血管与背景的差别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亮度不均匀性有明显改善;成像过程中引入的噪声经可变阈值小波变换处理有显著降低,提高了造影血管影像的清晰度。研究结果提示:可考虑运用小波分析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的主要处理工具。
李轶陈滨津张谦王振秦琦万柏坤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小波变换对比度增强降噪处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边缘提取算法研究
2006年
提出了1种用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边缘提取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检测血管的路径,然后再沿与血管路径垂直的方向检测血管的边缘。实验证明,血管边缘检测算法在血管交叉、分支较少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对血管边缘的提取效果较好。
王振张谦秦琦万柏坤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小波分析在早老性痴呆脑电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运用小波变换(WT)对老年痴呆(AD)患者与正常老人在安静闭眼时的脑电(EEG)数据进行了多尺度空间能量分布特征提取。初步比较分析表明,与正常人相比,AD患者EEG能量在中高频段α(8~16Hz)显著较低(严重时可低至正常人的5%),而在低频段δ(0~4Hz)的能量却明显偏高(可达正常人的几倍到几十倍)。研究结果提示,可考虑试用小波分析提取脑电能谱分布特征作为AD临床工程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陈滨津李轶张谦王振秦琦万柏坤
关键词:老年痴呆脑电小波变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