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芝芳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POLAR
  • 2篇信噪比
  • 2篇图像
  • 2篇图像传输
  • 2篇比特
  • 2篇OFDM系统
  • 1篇正交频分
  • 1篇正交频分复用
  • 1篇频分
  • 1篇频分复用
  • 1篇组码
  • 1篇误比特率
  • 1篇误码
  • 1篇误码率
  • 1篇线性分组码
  • 1篇码率
  • 1篇块率
  • 1篇交织器
  • 1篇分组码
  • 1篇峰值信噪比

机构

  • 5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5篇郑芝芳
  • 2篇赵生妹
  • 2篇杨华
  • 2篇巩龙延
  • 1篇施鹏
  • 1篇刘备备
  • 1篇李永强

传媒

  • 2篇电子测试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olar码在图像传输中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文中研究Polar码在图像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讨论Polar码的译码迭代次数、码长、码率等因素对恢复图像的影响,并与等同条件下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在图像传输中的性能进行比较。数值仿真表明:随着Polar码译码迭代次数增加、码长增长和码率减小,图像传输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ER)减小,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增大。同时在码长为2 048,码率为0.5时,Polar码在图像传输中的性能比LDPC码的性能有明显地提高,在输入信噪比为3 dB时,Polar码的误块率有102增强,PSNR值有4倍的提高。
施鹏郑芝芳巩龙延赵生妹
关键词:图像传输峰值信噪比
Polar码在OFDM系统中应用研究
2012年
Polar码是2007年由ErdalArikan基于信道极化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方法。在理论上,它能够达到信道容量,并且有着较低复杂度的编译码算法。由于Polar码出现不久,其相关应用研究报道较少。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本文研究Polar码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讨论在OFDM系统中Polar码的译码迭代次数、码长、码率以及系统输入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等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通过性能仿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译码迭代次数增加,和码率减小,都能使Polar-OFDM系统的性能更好。
郑芝芳杨华
关键词:OFDM系统误码率信噪比
关于抑制大气湍流对鬼成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鬼成像是指由同一个光源发出的两束光,其中一束光称为信号光,通过物体照射在探测器上,另一束光称为闲置光,光路上不包含任何物体,最后对这两束光进行符合计数,通过符合测量可以得到物体的像。本文在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成像理论基础上,首先介绍大气湍流对成像质量产生的影响,然后采取纠错编码的方法来抑制湍流的影响。本文用LabView软件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表明,采用(7,4)线性分组码之后,成像质量显著提高,有效减小了湍流的影响。
杨华李永强郑芝芳
关键词:大气湍流
基于Polar码的OFDM系统图像传输的应用研究
Polar码是2007年由Erdal Ar?kan基于信道极化的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方法。在理论上,它能够达到信道容量,并且有较低复杂度的编译码算法。本文研究Polar码在图像传输和OFDM系统中的应用。 ...
郑芝芳
关键词:图像传输正交频分复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文献传递
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的设计与仿真被引量:2
2012年
在分组交织器及随机交织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误比特率性能明显优于分组交织器、规则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和随机交织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的信道编码方案中采用的二次置换多项式交织器的性能接近。同时,该交织器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较少。因此,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刘备备巩龙延赵生妹郑芝芳
关键词:交织器TURBO码误比特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