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钰
-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电磁学性能、吸波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分别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正相和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不同掺杂、不同电导率(电导率范围10-5~10S/cm)的聚苯胺,测试了导电聚苯胺的电磁学参数和吸波性能。结果证明制得的聚苯胺在2~12GHz范围内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在2~12GHz范围内,雷达波反射率绝对值大于10dB的频宽范围大于7.5GHz,最大吸收率达到30dB。
- 陈骁熊忠陶雪钰方醌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电磁学性能吸波性能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
-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高质量纳米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
- 本工作采用苯胺分散聚合体系,分别选用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聚乙烯醇(PVA)为空间稳定剂,在玻璃表面原位沉积制备高质量纳米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薄膜表面形貌光滑,膜厚可控,电导率可调。稳定剂PVP...
- 陶雪钰
- 文献传递
- 原位聚合沉积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5年
- 苯胺在化学氧化聚合过程中,可自发地聚合沉积在不同基体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玻璃、聚合物、纤维织物和二氧化硅基体表面原位聚合沉积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展望了透明导电聚苯胺薄膜在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
- 陶雪钰陈骁熊忠李鹏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透明导电膜
- 玻璃基体表面原位生长PANI薄膜的微纳米结构与导电性能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制备得表面光滑聚苯胺(PANI)导电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加入方式、质子酸环境对制得膜形貌的影响。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玻璃基体表面导电PANI膜的结构。结果发现:采用滴加APS方式可制得致密PANI膜;本身黏度较大的无机含氧酸(高氯酸、磷酸)与PVP稳定剂并用时会使体系黏度增大,无法制得导电薄膜(高氯酸、PVP体系)或只能得到有缺限的膜(磷酸、PVP体系)。紫外分析证实玻璃基体表面是掺杂态PANI膜,红外分析表明PANI膜结构中不含有稳定剂PVP。膜的电导率数量级在10-3S/cm,电导率高低与形貌好坏存在一致性。
- 范海军张如根宫超坤陶雪钰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
- PVP与PVA对原位聚合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分别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采用苯胺的分散聚合体系,在玻璃基片上原位沉积了表面光滑均匀、亚微米厚度的导电聚苯胺薄膜,改善了导电聚苯胺的加工性能。研究了薄膜的形貌、厚度及电导率。结果表明:聚苯胺薄膜表面光滑,黏附一些胶体粒子,以PVP为稳定剂制备的聚苯胺薄膜表观质量好于以PVA为稳定剂得到的聚苯胺薄膜,表面更加光洁致密;不同稳定剂影响聚苯胺薄膜厚度及性能,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PVA为稳定剂制备的聚苯胺薄膜厚度及电导率均高于以PVP为稳定剂制备的聚苯胺薄膜厚度和电导率。
- 陶雪钰王丹王晓磊魏琦吴其晔
- 关键词:分散聚合聚苯胺薄膜聚乙烯吡咯烷酮
- 导电聚苯胺/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电学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采用溶液法合成的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盐酸掺杂态聚苯胺(HCl PAn)粉末分别与天然橡胶(NR)和丁腈橡胶(NBR)共混,制备了聚苯胺/天然橡胶(PAn/NR)、聚苯胺/丁腈橡胶(PAn/NBR) 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苯胺的形态结构;研究了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天然橡胶中添加50份聚苯胺,复合材料电导率达到10-9 S·cm-1,比未添加聚苯胺时提高了6 个数量级;聚苯胺添加到NBR中,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无明显变化,只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
- 陈骁熊忠陶雪钰刘生兰荆浩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天然橡胶丁腈橡胶
- 分散聚合水基聚苯胺乳胶微球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8
- 2004年
- 水溶性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采用分散聚合制备水溶性单分散的聚苯胺(PAn)乳胶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形态及尺寸;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胶体分散体系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PAn含量较少(w<16.78%)时,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米粒状;当PAn含量较大(w>23.22%)时,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球形.
- 方鲲李守平陶雪钰王清录毛卫民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分散聚合导电聚合物水溶性
- 原位聚合沉积聚苯胺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被引量:10
- 2007年
-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空间稳定剂,直接在玻璃基体表面聚合沉积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苯胺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呈翠绿色,薄膜厚115 nm,表面电导率为4.6×10-3S/cm。电致变色实验中聚苯胺电极电位在-6^+6 V循环变化时,薄膜颜色在黄绿和蓝绿间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前后聚苯胺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降低,极化子峰发生红移,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中醌式结构单元被还原,聚苯胺薄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 张如根陶雪钰魏琦宫超坤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薄膜原位聚合电致变色
- PANI在玻璃基体表面的生长成膜过程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制得高电导率(10-3S/cm)、微纳米级的聚苯胺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接触角分析研究聚苯胺在玻璃基体表面成膜的驱动力和过程。结果表明:成膜的驱动力是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与基体间的强吸附力。活性中间体主要是苯胺的二聚体、三聚体等短链小分子,它们与基体间的作用为分子间力作用,属物理吸附。聚苯胺在玻璃基体表面成膜的过程符合吸附生长模式,膜的厚度存在饱和值。
- 范海军张如根宫超坤陶雪钰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原位接触角成膜过程
- 高氯酸掺杂原位沉积聚苯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以高氯酸为介质酸,PVA为空间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在玻璃表面原位沉积制得光滑半透明聚苯胺薄腰。研究了分散体系的反应过程、薄膜的表观形貌和微观结构、膜厚的影响因素、薄膜的电导率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构成薄膜的聚苯胺粒子呈球型或椭球型;薄膜具有三级结构特征;高氯酸不仅作为介质酸,同时作为掺杂剂;薄膜的结晶性能不佳;薄膜厚度与介质酸的浓度并非线性关系;薄膜的电导牢处于半导体水平;电导率大小与无机介质酸的酸性强弱有一定关系,与表面形貌关系更为紧密;高氯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在67.3℃时开始脱掺杂,在277.2℃脱除完全。
- 范海军宫超坤张如根魏琦陶雪钰吴其晔
- 关键词:聚苯胺薄膜高氯酸掺杂分散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