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 湖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监测与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湖北CORS网络、陆态网络等76个连续站2011-05~2013-06的GPS观测数据,得到各测站的精确坐标及测站的时间序列。给出全部测站的水平速度场,各测站的运动速度为6~9mm/a,运动方向以东向或东南向为主,与华南块体的运动特征基本一致。初步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同时,计算了湖北地区的主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结果表明,湖北地区最大剪应变率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集中的地区,分别位于巴东、秭归和郧县-竹山附近,最大值约为(1.43~1.73)×10^(-7)/a,这一结果与湖北2014年秭归发生的4.5级、4.7级地震以及2014年房县4.0级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 聂兆生熊维黄勇
- 关键词:GPS速度场时间序列
- 顾及黏弹性松弛效应的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震后早期余滑模型被引量:3
- 2018年
- 处理尼泊尔境内及中国藏南的连续GPS数据,获得尼泊尔地震震后1a的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震后形变主要发生在尼泊尔北部及中尼边境区域,水平形变以向南运动为主,垂直形变以隆升为主。采用有限断层模型反演的震后余滑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同震破裂下倾部分,向下延伸至30km,平均余滑深度为20km。震后1a余滑释放的地震矩为8.8×10^(19) Nm,等价矩震级为M_W7.3,占同震释放总能量的12%。扣除黏弹性松弛效应之后,反演的余滑分布更加集中于同震破裂下倾区域,断层模型底部无余滑,平均余滑深度减小为16km。经黏弹性松弛效应改正后的余滑模型释放的地震矩为5.7×10^(19) Nm,仅为同震释放能量的8%左右。该余滑模型不但提高了数据的拟合精度,且其分布特征更接近应力驱动的模型。由于震后余滑发生在深部而非浅部未破裂区域,说明断层浅部仍处在闭锁状态,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仍需密切关注。
- 赵斌王东振谭凯刘经南张彩红杜瑞林张锐黄勇
- 关键词:GPS
- 高频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地表动态变形过程被引量:2
- 2017年
-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_W7.8和M_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_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_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黄勇杨少敏乔学军林牧赵斌刘刚谭凯
- 关键词:高频GPS
- 高频GNSS形变波的震相识别:模拟实验与实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高频GNSS震时形变波震相及识别是GNSS地震学的重要内容.在实时数据处理基础上,本文利用振动台的高频GNSS观测实验,并结合近期部分大震的高频GNSS形变波震相特征进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实时处理与事后处理的精度在同一量级,且与采样率无关.通过与同址观测强震仪和地震计记录的对比及特定震相的频谱分析,发现高频GNSS可完整记录P波、S波、Love波及Rayleigh波震相,影响震相记录的主要因素是GNSS定位精度与震级,而仅当震中距很小时,采样率将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得出:基于地震波传播规律,利用高频GNSS台阵记录的形变波空间分段特征,结合震相运动轨迹及其他地震波记录,可实现实时高频GNSS形变波的震相识别.
- 刘刚聂兆生方荣新李恒黄勇于来宝贾治革赵斌杨少敏谭凯
- 关键词:震相分析震相识别
- 湖北CORS系统数据质量评估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利用TEQC软件对湖北CORS网络GPS台站2011-07—2012-09月的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查,结果表明,HBCORS网络99.4%的数据质量优于IGS的数据指标。
- 聂兆生黄勇刘刚贾治革
- 关键词:HBCORSTEQCIGS数据质量
- 基于GNSS的红河断裂中段现今变形特征
- 2024年
-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带中段不同段落的现今滑动速率和区域应变率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弥渡-元江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2±0.6 mm/a,挤压速率为0.6±0.5 mm/a;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8±0.7 mm/a,挤压速率为1.5±0.6 mm/a。应变率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以剪切变形为主,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小江断裂带附近,最大幅度约为62×10^(-9)/a,红河断裂剪切变形相对较弱;面应变率显示,红河断裂元江-元阳段挤压变形较为显著,挤压应变率值约为10×10^(-9)/a,该段落处于强闭锁状态,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 黄勇黄勇孟国杰吴伟伟
- 关键词:断层滑动速率应变率场
- 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涉及一种地面角反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地面角反射器(10)、太阳能电池板(20)、导线(30)和红外报警器(40)组成;地面角反射器(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
-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 文献传递
- 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9和M_w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被引量:26
- 2015年
- 2015年尼泊尔M w7.9和M w7.3级地震致灾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国藏南地区,地震应变应力调整将对震区和邻区的地震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数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PS基准站和地震应急流动站观测数据计算结果揭示了尼泊尔地震的静态和动态同震形变场.对M w7.9级地震,尼泊尔境内近场静态同震GPS水平位移最大为1.89 m,距震中100~400 km的中国藏南地区观测到几毫米到几十厘米的静态水平位移,毗邻尼泊尔的聂拉木县最大形变54.0 cm.M w7.3级地震静态同震形变最大为2 cm,局限在震中附近200 km范围内.距震中约2000 km内的GPS基准站均记录到M w7.9大震明显的动态形变信号,高频GPS动态形变幅度与地震破裂方向有关,位于破裂方向上的测站动态形变幅度明显大于其他方向的测站.用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正演模拟了震区和青藏高原南部格网点上的同震形变,并分析了地震应变影响,认为尼泊尔地震对中国藏南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拉张型应力变化,需要持续关注.
- 赵斌杜瑞林张锐谭凯乔学军黄勇张彩红
- 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变形与应变率场被引量:13
- 2014年
-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区域网观测资料,并结合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及应变率场分布特征。初步结果表明:1)天山地区现今应变率场分布的整体特征与该地区长期的地质构造背景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天山以近南北向挤压缩短变形为主要特征,主压应变率由其西段(77°E附近)的约45×10-9/a,逐渐降至东段(86°E附近)的约10×10-9/a;2)天山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北缘逆冲断裂带及其北侧的阿莱山脉附近为面压缩区,主压应变率约为(50-60)×10-9/a,面膨胀率约为(40-50)×10-9/a,与已有GPS剖面观测到的该区域(10-15)mm/a的地壳缩短速率十分一致;3)与塔里木盆地相邻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区(38°N附近),其现今地壳活动、应变率场分布与该地区目前处于拉张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有很好的一致性,主应变率和面膨胀率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拉张变形,拉张应变率约为(10-20)×10-9/a,方向为近东西向;4)最大剪应变率结果显示天山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剪切变形,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对应于西南天山的帕米尔北缘逆冲断裂带附近,幅度最大值约为40×10-9/a;5)另一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天山西部(78°E附近),幅度约为30×10-9/a。
- 王伟王伟杨少敏谭凯赵斌黄勇张彩红
-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速度场应变率场
- 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涉及一种脚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第1支撑面板(3‑1)的前端和第2支撑面板(3‑2)的左端通过点针(2)插入第1归心孔(3‑1‑2)和第2归心孔(3‑2‑2),第1螺...
-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