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媒介
  • 5篇媒体
  • 3篇融媒体
  • 3篇身体
  • 3篇视域
  • 3篇群化
  • 2篇新媒介
  • 2篇社会
  • 2篇奥运
  • 2篇奥运会
  • 2篇传媒
  • 1篇带宽
  • 1篇电影
  • 1篇调适
  • 1篇东南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电影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平台
  • 1篇新闻

机构

  • 30篇兰州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30篇张华
  • 1篇马晓梅
  • 1篇华汝国
  • 1篇陈新民
  • 1篇韩亮
  • 1篇王玉明

传媒

  • 5篇中国报业
  • 3篇青年记者
  • 3篇大学生
  • 2篇河西学院学报
  • 2篇传媒观察
  • 2篇现代视听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经济....
  • 1篇新闻大学
  • 1篇中国新闻年鉴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东南传播
  • 1篇对外传播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现代出版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 1篇中华文化与传...
  • 1篇融媒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9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被引量:15
2008年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张华
关键词:春晚仪式
“出圈”: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社群行为迁移被引量:20
2020年
新媒体平台上的圈子和"出圈"不仅是网络粉丝群体新的媒体实践形式,也映射出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起来的社会新的交往方式和复杂互动关系,以及新的文化形式。创建于2009年的哔哩哔哩网(以下简称"B站"),早期是一个创作、分享漫画、动画和游戏的视频网站,发展至今,不仅成为拥有影视、音乐、时尚科技等15个分区,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高度聚集中国Z世代(指1995-2009年出生的人)的新型多元文化社区,也是一个源源不断生产优质内容的媒体生态系统。
张华崔宝月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媒体生态社群行为媒体实践交往方式
新宣传:新传播形态下的宣传调适与新时代治理术被引量:13
2018年
现代宣传是关于大众说服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因时制宜的社会治理术。当下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宣传工作提供了问题意识和任务导向,社群化传播这一新传播形态的出现又改变了宣传的传播语境。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宣传就是对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的创新和价值重塑,目的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面上,实现意识形态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
张华
论北京奥运会报道策略
2008年
《一起看奥运》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北京奥运期间推出的一档综合性体育资讯节目,该节目提出"遥控器"和"广角镜"的报道策略和方式,在为观众呈现一个全景观奥运盛会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奥运传播的传播场。
张华
关键词:遥控器传播场
社群化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被引量:3
2018年
新闻专业主义是大众化传播时代大众传媒机构及其从业者对其职业身份和专业理念的设定,借以和社会其他领域相区隔。近年来,以算法机制为代表的机器智能进入新闻业,并对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冲击,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新闻业的职业身份和专业边界坍塌。社群化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应强调其专业性、公共性而非职业性。
张华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公共性
秦安小曲再传习
2023年
“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项品牌实践教学活动。自2010年起,每年暑假,新闻学子从兰州出发,循着著名记者范长江当年西北行的路线,一路采访,一路写作,他们用脚步丈量西北大地,用文字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23年,“重走中国西北角”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2023年,团队走进甘肃天水、武威及新疆昌吉等地,以新闻学子的眼光与足迹近距离触摸广衰辽阔的西部大地,感悟历史变迁,记录时代风云。
张乐荣高浩天白寒冰张华周玉桥(指导)
关键词: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课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身体是媒介的延伸:媒介与身体关系视角下的“时空伴随”
2023年
在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研究框架下,“时空伴随”是新传播形态的表征,即新传播技术下人与人之间“无身体接触”和“无媒介连接”。“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被反转了,身体成为媒介的延伸。这一反转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身体体验观念,开创了新的社会尺度。
张华杨荣智
关键词:身体媒介
幻象与现实之间:乡村综艺的异托邦空间建构——以《向往的生活》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故土家园意义上的乡村是人的本源所在,并作为与城市空间相异的他处而发挥着独特的审美功能。综艺所征用的乡村是一种美学层面上“遥远的存在”,即乡村背景之下日常化的行为呈现,在复现集体记忆的同时,也书写出关于“生活”本身的范本。本文从福柯的异托邦思想出发,以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进行分析,发现乡村类综艺虽是一场乡村想象的媒介表演,却使影像中的乡村真实地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寓所——一个乡村异托邦。
张华肖国庆
关键词:异托邦
“仅三天可见”功能:社交实践的时空平衡术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在媒介实践理论的视角下,对"仅三天可见"这个微信使用率最高的应用功能进行了探究。数字媒介为人们交往营造了全新的时空场所,但同时暴露出交往中时空失衡的态势。"仅三天可见"这一功能的应用,实际上表征的是一个新媒介实践问题,即人们使用数字媒介对个人信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传播进行的平衡与控制,是通过呈现和阻隔来维系社交关系、保护个人隐私边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对个人信息合理流通的期待与实践。
崔宝月王耀军张华
强化身体符号:建构国家认同的新面向——以《人民日报》微博东京奥运会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媒体是国家自我书写的重要工具,在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媒体报道对构建国家认同起着重要作用.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然而运动中的身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却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借助甘姆森的“诠释包”分析工具对人民日报微博东京奥运会报道展开框架分析,发现其从身体的符号化、主体化、历史化和空间化四个面向建构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意识.
张华陈莉红
关键词:身体国家认同奥运报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