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雅丽

作品数:50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语言文字
  • 14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礼记
  • 11篇方言
  • 11篇《礼记》
  • 9篇文化
  • 8篇礼学
  • 6篇道德
  • 6篇人文
  • 6篇汉语
  • 4篇儒学
  • 4篇汉语方言
  • 3篇大学生
  • 3篇修辞
  • 3篇人文性
  • 3篇儒家
  • 3篇文化解读
  • 3篇现实性
  • 3篇伦理
  • 3篇民俗
  • 3篇民俗文化
  • 3篇教育

机构

  • 25篇长江师范学院
  • 19篇渭南师范学院
  • 5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9篇杨雅丽
  • 2篇杨丁桥
  • 1篇王巧
  • 1篇王璐莹
  • 1篇赵久湘
  • 1篇李凯
  • 1篇同晓荣
  • 1篇何晓青
  • 1篇李侠
  • 1篇郭小燕
  • 1篇彭佩华
  • 1篇谭术兰
  • 1篇邵晶
  • 1篇王凤荣
  • 1篇周晨晨
  • 1篇蒋玉斌
  • 1篇高月
  • 1篇张倩

传媒

  • 11篇文教资料
  • 4篇渭南师范学院...
  • 4篇长江师范学院...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3篇学术论坛
  • 2篇理论导刊
  • 2篇唐都学刊
  • 2篇陕西教育学院...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年份

  • 5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黔江区方言折射的天人观念被引量:2
2016年
黔江区是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与风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留下深刻印记,方言词汇记忆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思。考察黔江区方言的词汇系统,从天气现象词汇、农业生产生活及劳动工具词汇,皆可窥见方言所折射的人们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
费晗杨雅丽
关键词:汉语方言生态伦理学
论民间文学中的关中方言被引量:3
2005年
《渭南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方言俗语和独特人文景观融合成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陕西关中方言的面貌和基本特征。关中方言古朴典雅,具有质朴凝重的乡土韵味和丰富的表现力;方言的词语组合和表述方式蕴藏了关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不同于共同语的词义演化轨迹。关中方言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汉语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有极重要的参证价值。
杨雅丽
关键词:方言文化载体人文景观历史发展历史地位表现力
论《礼记》丧祭之礼的人文意蕴被引量:2
2002年
丧祭之礼是古代华夏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儒家礼学思想所关照的核心问题之一。《礼记》在对丧祭之礼的阐释中贯穿了精湛的学术思想 ,弘扬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丧祭之礼应注重情感因素而不必过分看重礼仪形式和礼品的丰厚 ;强调丧祭之礼具有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最深切关怀。
杨雅丽
关键词:人文意蕴生命意识情感道德
“礼器”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2002年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杨雅丽
关键词:礼器儒学文化语境君子不器
重庆市酉阳县口传谜语的文化释读
2014年
谜语根植于乡村社会,反映民间生存生活状态、社会伦理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民俗与宗教信仰等。重庆市酉阳县口传谜语具有独特的"乡土性",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多样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大量关于蔬菜的谜语几乎囊括了当地出产的各种蔬菜,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字谜谜面质朴无华,谜底简单,雅俗共赏,意趣盎然。酉阳谜语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彭佩华杨雅丽
关键词:字谜民俗文化
“月令”语义文化溯源——《礼记·月令》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月令"的现代语义与自然时令相关,表示每月的"气候和物候",而其语义之本源关涉到社会政治,表示天子"每月发布的政令"。"月令"体裁形成于前文字时期,在文明之早期发展成熟。《礼记.月令》是古代"月令"体裁的代表性文献,它不仅记载了自然时序与相应的天象、物候,而且将人类的政治生活、生产习俗以及先民对自然朴拙而深邃的哲学思考蕴涵其中,是王者治天下、理万民的礼法经典,是嵌入宇宙时空的政治指南。"月令"话语叙述的重心不在自然而在人事,在《礼记.月令》中"令"指"政令"而非指"气候和物候"。
杨雅丽
关键词:月令
论《礼记》礼法自然的礼学思想被引量:2
2001年
礼法自然 ,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 ,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 ;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 ,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 ;礼法自然 ,故礼以自然质朴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杨丁桥杨雅丽
关键词:《礼记》自然规律儒家思想礼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被引量:10
2003年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与重建中国文化精神之重任,他们应积极阐释中国古代文化并汲取其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与自然相和谐的天人观、"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崇尚道德之价值取向、强调对群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等,都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杨雅丽王凤荣同晓荣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自然观道德精神社会责任
《礼记》“月令”之“令”考辩被引量:1
2002年
《汉语大词典》、《辞源》释“月令”“春令”“夏令”“冬令”所引例句皆出于《礼记·月令》。在《礼记·月令》中 ,这是一组意义相关的词语 ,其中的“令”都是“政令”之义。《汉语大词典》和《辞源》将“冬令”之“令”释为“政令” ,这与《礼记·月令》语境文义相吻合 ;而将“春令”“夏令”“秋令”之“令”释为“节令” ,这与“令”所处文本语境意义相悖。这两部辞书对这一组意义相关词语的解释未能充分顾及其含义上的相关性 ,因而释义前后抵牾 ,缺乏准确性。本文考察了《礼记·月令》的文本语境 ,并结合儒学“礼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对上列词语中的“令”进行了考释。
杨雅丽
关键词:月令夏令语境
从《礼记·乐记》看儒家的乐论——兼论墨家之“非乐”被引量:1
2003年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
杨雅丽
关键词:《礼记·乐记》儒家乐论墨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