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君 作品数:68 被引量:210 H指数:8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颅内大动脉狭窄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及运动症状偏侧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程度、分布、部位、侧别等因素与PD严重程度及运动症状偏侧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78例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偏侧运动症状起病159例。根据改良Hoehn-Yahr(H-Y)分期将278例PD患者分为轻度组P1组(H-Y分期<3)160例和中重度组P2组(3≤H-Y分期≤5)118例。根据偏侧运动症状起病的159例患者分为以左侧起病PD患者(LPD组)76例和右侧起病PD患者(RPD组)8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分布、部位及侧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1组的年龄、病程、震颤、运动迟缓、动脉局部狭窄、单纯后循环狭窄、前后循环狭窄、大脑后动脉(PCA)狭窄及椎动脉(VA)颅内段狭窄与P2组比较(均P<0.05)。单纯后循环狭窄(P=0.035)、VA颅内段狭窄(P=0.025)是PD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PD组与RPD组间PCA狭窄侧别比较(P<0.05)。PCA左侧狭窄(P=0.009)是PD运动症状以右侧起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反之,PCA右侧狭窄(P=0.022)是PD运动症状以左侧起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尤以VA颅内段狭窄的PD患者病情更重。单侧大脑后动脉狭窄与PD患者运动症状以对侧起病密切相关。 刘昕 温世荣 王建秀 潘玉君关键词:帕金森病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栓塞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19年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病情重、预后差[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CCE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CCE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增高。CCE的栓子往往较大,常使颅内大、中血管发生突然闭塞,脑组织因不能及时形成侧支循环而发生缺血,尽早使闭塞血管再通可以使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梗死体积[2]。 李杨 潘玉君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 心房颤动 CEREBRAL 缺血脑组织 缺血半暗带 CCE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及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9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是细菌抵抗噬菌体入侵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通过向导RNA靶向外源性DNA并对其进行剪切,还可经修饰后进行基因的过表达、阻断以及高通量筛选,扩大了CRISPR系统的应用范围。新近发现的CRISPR/C2c2系统可靶向降解外源性RNA,在特异性及效率上较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更有优势。应用CRISPR/Cas9系统修正小鼠抗肌萎缩蛋白,可使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持久,肌力恢复良好,且无明显脑部及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CRISPR/Cas9及其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文彬 张译丹 潘玉君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分析与研究 2020年 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称为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卒中(MTAIS)。由于MTAIS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所以对其应该做到早期识别,给予及时的干预,争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现就MTAIS的一般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相关信息做一综述。 蒙凡亮 潘玉君关键词:恶性肿瘤 缺血性卒中 D-二聚体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现状 被引量:9 2012年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的年发病率为(41~61)/10万,死亡率可达2%~5%。临床上治疗SE公认的首选药物为地西泮。利多卡因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也已有报道,而丙戊酸钠因其较高的有效率、安全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用于治疗SE的兴趣。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本文就丙戊酸钠治疗SE做一综述。 司承庆 潘玉君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 丙戊酸钠 年发病率 首选药物 利多卡因 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与血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WSI)者入院后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探讨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不同类型WSI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WSI患者,将WSI患者根据新发梗死部位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分为部分型和融合型。分析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之间是否存在颈内动脉及其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结果WSI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3组间同侧ICA颅内段有无重度狭窄近闭塞(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后型3组间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皮质下型两组间同侧ICA颅内段、颅外段及MCA狭窄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P=0.010)。结论分水岭各亚型间血管狭窄程度与部位存在差异,融合型皮质下WSI更易存在颈内动脉严重病变。 刘英娣 潘玉君关键词:分水岭梗死 血管狭窄 颈内动脉 7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7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这些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锁骨下动脉盗血,并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将SSS分为3型,即隐匿型、部分型、完全型。结果 (1)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63例,大动脉炎为7例;(2)44例后循环供血区缺血的SSS患者中出现头晕为38例(86%);34例患侧上肢缺血的SSS患者中表现为麻木20例(59%);(3)51例测得双上肢血压差的患者中双上肢收缩压差≥20 mm Hg为48例(94%),而双上肢舒张压差≥20 mm Hg为34例(67%);(4)30例术后进行随访的患者1~3年后再通率分别为93%、87%和80%;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遵医嘱进行规律服药的患者仅4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的首要病因;SSS患者临床症状以后循环供血区缺血和患侧上肢缺血为主,其中以头晕和患侧上肢麻木最常见;双侧收缩压差≥20 mm Hg较双侧舒张压差≥20 mm Hg提示SSS更敏感;未遵医嘱进行合理二级预防可能是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王刚 李哈莉 潘玉君 周颖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收缩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冠病毒疫苗诱导的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免疫性血栓综合征的报告率 被引量:2 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快速研发和应用,2020年年底以来国内外陆续有4类11款新冠疫苗已获批附条件紧急上市。上市前,这些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都表现良好。但是疫苗上市后,在真实世界(real-world)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某些疫苗接种后陆续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尤以疫苗诱导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最为严重。此病虽然发生几率低,但一旦发病比较危重,死亡率高。欧美国家使用的主流4款疫苗,阿斯利康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强生人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Moderna mRNA疫苗和辉瑞mRNA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的报告率分别为每百万人5.7~21.7、0.9~11.5、0.9~5.6和0.4~1.9例。我国使用的4款灭活疫苗、1款人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以及俄罗斯使用的人5型/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到目前为止没有此病的病例报告。但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应密切注意和随访可能出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曲畅达 颜畅 潘玉君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5年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依赖性PCD通路的激活在PD发病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形态学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可以共同存在,而所有的这些细胞死亡都归因于PCD共同的上游通路的激活。PCD通路不仅仅是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凋亡,还包括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非凋亡性死亡,比如细胞坏死。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延伸,更为我们在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上提供了更多的靶点,有助于寻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抗凋亡治疗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已经证实,caspase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的激活,阻止细胞退行性病变。那么将位于caspase执行者上游的Bax作为靶点,抑制Bax的激活与转位,能够产生更为持久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杨子祯 马驰 司成庆 万欢 潘玉君关键词: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线粒体 左旋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并发症的概述 被引量:6 2017年 半个世纪以来左旋多巴一直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最前沿治疗药物,但经过一段"蜜月期"治疗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及异动症)及非运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PD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近年来,左旋多巴引起的行为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刻板行为、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冲动控制障碍等。 张璐 潘玉君关键词: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并发症 冲动控制障碍 刻板行为 异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