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淬火
  • 6篇回火
  • 4篇电工钢
  • 4篇直接淬火
  • 4篇取向电工钢
  • 4篇无取向
  • 4篇无取向电工钢
  • 4篇冷轧
  • 4篇奥氏体
  • 4篇贝氏体
  • 3篇石油
  • 3篇石油储罐
  • 3篇退火
  • 3篇组织与力学性...
  • 3篇力学性能
  • 3篇马氏体
  • 3篇合金
  • 3篇合金钢
  • 3篇钢组织
  • 3篇储罐

机构

  • 20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华菱涟钢
  • 1篇首钢中厚板轧...

作者

  • 20篇王立军
  • 15篇武会宾
  • 11篇蔡庆伍
  • 10篇余伟
  • 4篇曾燕屏
  • 4篇胡冠桥
  • 3篇刘小林
  • 2篇陈海林
  • 2篇雷爱娣
  • 2篇其其格
  • 1篇骆鸿
  • 1篇胡水平
  • 1篇孙蓟泉
  • 1篇崔会杰
  • 1篇苏岚
  • 1篇董常福
  • 1篇朱海宝
  • 1篇唐荻
  • 1篇申林远
  • 1篇雷宁宁

传媒

  • 6篇热加工工艺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材料工程
  • 1篇轧钢
  • 1篇钢铁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0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无取向电工钢在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取向的演变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金相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在950℃退火不同时间(3~180s)空冷后的组织和织构取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该钢在退火3s时的主要织构为α和γ线织构,{100}<110>织构最强;退火20s时织构以<111><112>、{111}<110>、{112}<110>、高斯织构和立方织构为主,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高斯织构和立方织构强度呈减弱趋势;合理控制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100}、{110}面织构的占有率。
胡冠桥曾燕屏王立军陈海林崔会杰
关键词:无取向电工钢退火织构
钢的碳分配热处理工艺与热力学研究现状
2010年
综述了淬火-碳分配(Q-P)及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介绍了在线热处理(HOP)碳分配工艺在抗大变形管线钢生产中的应用;阐述了碳分配的限制条件碳准平衡态热力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与正平衡态热力学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现有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对碳分配工艺与机理研究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立军蔡庆伍余伟武会宾
关键词:碳分配淬火奥氏体马氏体
淬火-回火工艺对X80管件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制度对X80管件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930℃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630℃达到最大值588MPa;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持续下降,680℃时降至630MPa.二次两相区淬火,经630℃回火后,X80管件钢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50℃冲击韧性显著提高,Ak达到210J.这是由于二次淬火温度在860℃两相区时,组织中奥氏体晶粒大幅细化,经630℃回火后,细晶马氏体组织中出现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板条边界钝化和块状M-A组元分解产生的析出强化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朱海宝胡水平武会宾董常福王立军
关键词:合金钢淬火回火
大型石油储罐用钢板拉力分层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大型石油储罐用钢出现的拉力分层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拉力分层主要出现在带状组织区域,钢板心部的带状组织是导致拉力分层的直接原因;铸坯中Mn的显微偏析是储罐用钢带状组织产生的内因。
刘小林王立军蔡庆伍武会宾
关键词:石油储罐显微偏析
低碳低合金钢形变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阶梯试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低碳Mn、Ni、Mo、Nb、Cr、V等低合金化钢形变奥氏体再结晶规律,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量等工艺参数对变形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数的影响,绘制了实验钢变形奥氏体再结晶图。结果表明,在变形量为50%、轧制温度为1050℃和在变形量为70%、轧制温度为1000℃时,实验钢均发生完全再结晶。为此,应控制再结晶区终轧温度高于1000℃,多道次累积变形量大于60%;控制非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低于950℃,第一道次变形量15%~20%。
王立军武会宾余伟蔡庆伍
关键词:再结晶形变奥氏体低碳低合金钢
回火温度对1500MPa级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结构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延伸率和冲击功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一方面包括板条马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另一方面包括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及析出第2相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250℃回火后,板条马氏体内析出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产生回火脆性;600℃回火后部分析出相在奥氏体中形核,在马氏体基体内长大和粗化,最终形态为近似球形,另一部分析出相在马氏体内形核、生长,呈现椭球形或矩形.
王立军蔡庆伍武会宾余伟
关键词:高强钢回火马氏体
Si对超高强钢残留奥氏体回火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XRD、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Si含量对超高强钢回火过程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抑制回火脆性和提高回火抗力具有有益作用;Si抑制残留奥氏体的分解,随Si含量提高,回火过程逐渐出现逆转奥氏体;Si对提高碳分配作用显著,可增强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马氏体板条内部,Si与C原子相互排斥;而奥氏体内Si与C相互吸引。发现1.8%Si钢250℃回火后出现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导致回火脆性。对0.4%Si钢而言,导致回火脆性的是回火后出现的大量针状或长条状碳化物,确定这类碳化物为非ε-碳化物。探讨了Si对回火过程残留奥氏体分解及逆转奥氏体形成的作用机理。
王立军余伟武会宾蔡庆伍
关键词:SI超高强钢残留奥氏体回火稳定性逆转奥氏体
卷取工艺对新型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带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OM、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卷取工艺对一种新型含铜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度和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工钢热轧带卷取后的晶粒尺寸为18~24μm,在卷取过程中,热轧带中有一定数量的第二相析出,经EDS能谱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这些析出相主要为AlN。随着卷取工艺的变化,该电工钢的晶粒度大小变化不明显,析出相的类型、尺寸大小不发生改变,体积分数发生一定的改变。
胡冠桥曾燕屏陈海林王立军
关键词: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尺寸析出相
淬火温度对690MPa级大型石油储罐用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SEM、TEM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850℃、900℃、930℃不同淬火温度对690 MPa级石油储罐用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淬火和630℃回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和回火贝氏体,且随淬火温度升高钢板组织中铁素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回火后的析出物主要有板条内部析出的Ti、Nb、V(C,N)相和晶界上析出的Cr、Mn、Mo、V的碳化物,V(C,N)化合物有晶内析出和晶界析出两种方式。随淬火温度升高,第二类碳化物聚集明显降低,930℃淬火和630℃回火后的析出物分布细小弥散,从而提高钢板的韧性。因此,试验钢板经930℃淬火和630℃回火后,综合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755 MPa,屈服强度为684 MPa,伸长率为23.2%,-20℃冲击功为207 J。
雷宁宁蔡庆伍刘小林武会宾刘学利王立军
关键词:淬火贝氏体析出相
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超低碳IF钢再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碳含量为12 mg·kg^(-1)的超低碳IF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结合硬度测量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其再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75%,79%和84%压下率冷轧后,试验用钢的再结晶温度分别为691,688,685℃,低于碳质量分数为0.002 4%IF钢的,且随冷轧压下率的增大,再结晶温度略有下降;随退火温度升高,其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以830℃进行连续退火工业生产为例,保温时间在60~180 s范围可保证再结晶完成。
申林远孙蓟泉苏岚王立军
关键词:冷轧压下率退火再结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