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红壤典型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构成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以江西省东乡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活性、缓性和惰性碳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22个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呼吸培养实验,计算了各土壤亚类的碳组分含量及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借助全县229个采样点获得了东乡县的活性、缓性和惰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淹育、潴育、潜育型水稻土和红壤的活性碳含量分别为0.54、0.72、0.72和0.33 g/kg,分别占其总有机碳含量的2.78%、2.83%、2.91%和2.57%;缓性碳含量分别为7.57、9.79、12.34和4.72 g/kg,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1.09%、45.25%、46.24%和37.12%;惰性碳含量分别为10.36、11.22、13.49和7.67 g/kg,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60.31%、56.13%、51.92%和50.67%。在空间分布上,活性、缓性和惰性碳含量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分析表明水稻土各亚类活性和缓性碳含量高于红壤,说明水稻土不仅是该地区固碳的主要类型,也是较大的潜在碳排放源。红壤的惰性碳尽管比例最高,但总有机碳含量较低,其土壤固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张忠启于东升潘剑君张海东史学正王宁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土壤类型南方红壤丘陵区
- 三种植物物料对两种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被引量:29
- 2009年
- 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稻草、花生秸秆和紫云英在5、10和20g/kg的加入量水平下对茶园黄棕壤和茶园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除了黄棕壤加入紫云英处理会降低土壤的pH外,其余所有加入植物物料的处理均使土壤pH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使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的数量减小,使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和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物料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与有机物料灰化碱和N含量有关,灰化碱和有机N的矿化使土壤pH升高,NH4+-N的硝化使土壤pH降低。3种植物物料中花生秸秆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紫云英和稻草。加入植物物料使红壤中有毒形态Al的浓度显著减小,说明植物物料能够缓解红壤中Al对植物的毒害。
-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 关键词:植物物料茶园土壤土壤PH交换性铝
-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肠道细菌群落的肠段分异特征及对饥饿-牛粪培养的响应
- 2023年
- 通过在初始-饥饿-牛粪连续培养条件下采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前肠、中肠和后肠3个肠段内容物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的肠段分异特征及对饥饿和食物培养的响应。结果显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在相邻肠段间相似,中肠和后肠的相似程度高于前肠和中肠,在相隔肠段间差异较大。厚壁菌门(14%~55%)、放线菌门(16%~39%)和变形菌门(15%~37%)是所有蚯蚓肠段的主要优势菌群。在不同培养状态下的肠道传递(前肠-中肠-后肠)过程中,优势菌门丰度变化趋势不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核心扩增序列变体(ASVs)主要属于厚壁菌门(35%~48%)、放线菌门(20%~26%)和γ变形菌纲(14%~16%),前肠和后肠具有独有的核心ASVs,分别属于δ变形菌纲(7%)和纤维杆菌门(6%)。从初始状态到饥饿状态,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Sobs丰富度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肠道中α/δ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从饥饿状态到牛粪培养状态,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和Sobs丰富度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肠道中δ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γ/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等类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变化(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蚯蚓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合菌群结构和差异ASVs分析结果表明,饥饿-牛粪处理显著改变了蚯蚓肠道细菌群落,其中,饥饿处理主要改变菌群丰度,而牛粪处理同时改变菌群丰度和组成。综上所述,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肠段分异,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抗干扰以保持稳态的能力。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对饥饿和食物均有明显响应,其中对食物的响应程度更强。
- 王宁刘洋刘洋姚丹丹王辉
- 关键词:肠段饥饿牛粪细菌群落
- 一种蚯蚓养殖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蚯蚓养殖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托板内部均设有抽屉,两个所述托板底部均设有隔板,所述托板底部两端均设有滑板,所述隔板与箱体内壁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
- 王辉王宁
- 文献传递
-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研究红壤侵蚀恢复区植被垂直结构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HDS 3000对南方红壤侵蚀恢复区植被样方进行扫描,提取了植被的平均树高、胸径,并分层反演了森林冠层及灌草层投影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准确获取样方尺度上的植被垂直结构信息,研究区整体投影叶面积指数达0.60,林冠层投影灌草层平均投影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37和0.41。样方植被整体的变异性较小,而垂直方向上林冠层和灌草层的变异性较大。成土母质是引起植被垂直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成土母质红壤上植被垂直结构恢复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枚岩林地>红砂岩林地>花岗岩林地,垂直结构恢复水平的不同引起了林下土壤侵蚀的差异。
- 张海东于东升史学正王宁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侵蚀植被结构
- 茶树叶和刺槐叶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被引量:20
- 2009年
- 通过培养实验,比较研究了茶树老叶和刺槐叶对2种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茶园土壤中分别加入5、10和20g·kg-1茶树老叶和刺槐叶培养35d后,相对于对照,土壤pH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交换性酸减小,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等交换性盐基离子数量有所提高,土壤毒性铝离子的数量减少。2种树叶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随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刺槐叶的改良效果好于茶树老叶,2种树叶对红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对黄棕壤的改良效果。植物物料所含的灰化碱及豆科植物所含大量有机氮的矿化是导致土壤酸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王辉王辉王宁徐仁扣
- 关键词:茶园土壤土壤酸度酸性土壤改良
- 侵蚀红壤恢复区植被垂直结构对土壤恢复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通过获取典型的侵蚀红壤恢复区植被垂直结构参数及林下土壤属性值,构建归一化土壤恢复指数,研究了植被垂直结构对林下侵蚀土壤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垂直结构与土壤属性特征较侵蚀期均有所恢复,植被垂直结构对侵蚀土壤的恢复影响显著,土壤重组有机碳、全氮和黏粒含量的恢复水平均呈现出纯林<林草<林灌草的趋势,体积质量顺序相应为林灌草<林草<纯林。植被投影叶面积指数与归一化土壤恢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332*,P<0.05)。在投影叶面积指数大于0.2的情形下,土壤恢复特征随植被垂直层次的增多呈正向演变,不同植被结构投影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利于侵蚀区退化土壤质量的恢复,灌草层是侵蚀红壤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 张海东于东升董林林史学正王宁
- 关键词:土壤侵蚀
- 降低石灰质砂土酸碱度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降低石灰质砂土酸碱度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调理剂胶膜‑黏土物料和化学肥料的质量比为7:3~9:1,按重量份计,所述胶膜‑黏土物料包括黏土料50~70份,以及针铁矿粉10~15份、赤铁矿粉10~15份、硫酸铝2~1...
- 孙维侠史学正王辉徐胜祥王美艳王宁
-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坡耕地土壤的沟蚀和沟间侵蚀被引量:13
- 2001年
-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地区粘淀湿润富铁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的坡耕地土壤沟蚀和沟间侵蚀。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当地花生、山芋垄作的沟垄,在无外来径流影响下土壤沟蚀与沟间侵蚀程度相当,土壤沟侵蚀率与土坡自身特性和外来径流量大小关系密切,相同的外来径流量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沟侵蚀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WEPP中的土壤可蚀性关系式计算出上述两种土壤的沟间可蚀性气值分别为0.1646和0.1362(10-6kg sm-4)。
- 于东升史学正王宁
- 关键词:沟蚀人工模拟降雨亚热带坡耕地
- 成都典型区轮作与土壤特征类型对有机碳密度影响力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研究分析轮作制度与土壤特征类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主导作用程度,对提高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年在新都区和郫县采集的土壤样点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土壤特征类型(土壤质地、土壤亚类、成土母质)和轮作制度对成都平原典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变异的影响,比较土壤特征类型与轮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土壤特征类型和轮作制度均对SOCD的变异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土壤质地类型,其中黏粒含量与各土层的SOCD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轮作制度影响力比较,土壤特征类型对SOCD变异性影响起主导作用,能够分别解释SOCD在0~40、0~20和20~40cm土层变异性的35.9%、43.0%和16.8%;而轮作制度对SOCD变异性影响表现在0~40和0~20cm土层,SOCD逐步回归解释能力在土壤特征类型基础上仅增加2.2%和4.5%,轮作制度影响力不足以改变土壤特征类型对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地位。研究和揭示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及其驱动力,更应注重土壤特征的影响力,轮作制度影响力可以被忽略。
- 张宏玲于东升王宁周春国王美艳张海东赵永存史学正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