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季冬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老子
  • 4篇文化
  • 4篇《老子》
  • 2篇道德
  • 2篇哲学
  • 2篇哲学思想
  • 2篇文化精神
  • 2篇孔子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意识
  • 1篇道论
  • 1篇新释
  • 1篇信仰
  • 1篇玄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意蕴
  • 1篇宇宙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字

机构

  • 11篇广东商学院
  • 3篇广东财经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刘季冬

传媒

  • 3篇现代哲学
  • 2篇兰州学刊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术界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岭南文史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不言就证明他能言而不言”吗?——对冯友兰先生天“不言”解释的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论语·阳货》载孔子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亩哉?”对此句中“天”的解释有两种:一为自然之天,一为有主宰意志之天。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孔子所说“天何言哉”之“天”指的是有主宰意志之天,其根据是“说不言就证明他能言而不言”。本文认为,冯先生的证明方法是不可靠的。而且,在先秦人的思想观念中,无论是自然的天,还是有主宰意志的天,都不存在“能言”的问题。“天何言哉”只是表明天“不言”这一事实,并没有天“能言而不言”之意。
刘季冬
关键词:不言能言冯友兰
浑沌的多重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浑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从多维的文化视域探讨了浑沌与中华民族、与信仰、与社会政治、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浑沌所蕴涵的新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一个缩影。
刘季冬
关键词:浑沌中华民族信仰社会政治语言文字
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兼论《论语·阳货》篇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刘季冬
关键词:孔子鸟兽草木诗教
王弼诠释老子哲学思想的进路——从王弼对老子宇宙哲学思想的继承与改造看
2003年
王弼“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是通过注《老子》来完成的。王弼注《老子》 ,是历史上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典范之一。他在继承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的需要 ,对《老子》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本文以王弼对老子宇宙哲学思想的继承与改造为例 ,凸显其诠释老子哲学思想的进路 ,即在阐释原典的同时 ,根据时代的需要 ,对其原有意蕴作进一步的引申 。
刘季冬
关键词:哲学思想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岭南商业文化精神——以美国人亨特记述的《广州番鬼录》与《旧中国杂记》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岭南作为一个地域名,其主体是广东。由于五岭阻隔,岭南在中华文明的范围内处于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
刘季冬
关键词:文化精神岭南旧中国美国人杂记
《论语》首章“人不知”之“知”新释与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引量:2
2006年
历代注家对《论语》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释义颇异,然其共同特点是将“人不知”之“知”都释作“知道”。根据解释学循环理论的综合考察,将“人不知”之“知”理解为“智”是符合原意的。同时,这也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刘季冬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经典文本的思想意蕴与诠释者的时代境遇——以王弼诠释《老子》为示例
2005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前人留下的资料极其繁富,且精华与糟粕并存,后人利用前人的思想资源不可能兼容并包,而是有所选择的。这种选择的重要根据有二:其一是时代境遇,也就是社会现实的刺激产生了对某类文化资源需求,哲人们以此为出发点来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文化资源。其二是文本的思想意蕴,即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哪种或哪类文本蕴涵着能够提供时代需要的思想资源。本文以王弼诠释《老子》为示例,探寻经典文本的思想意蕴与诠释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的关系。
刘季冬
关键词:思想意蕴时代境遇《老子》
王弼对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德观的阐释被引量:1
2006年
传统思想认为,儒道两家思想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其主要表现是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具有明显的反仁义道德的思想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人们对《老子》文本的一种误读。在中国思想史上,王弼是第一个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儒道相通的思想家。王弼通过注解《老子》,对老子的道德观进行了阐释,从而使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得以凸显。
刘季冬
关键词:老子道德观
王弼“以无为本”中“无”的诠释被引量:3
2005年
王弼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以无为本”的“无”是什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该文从“无”的特性,取名“无”的原因,怎样认识“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认为王弼哲学思想中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被认为一种客观存在,“无”没有任何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属性,但它却拥有万有的一切属性,万物因“无”产生,又复归于“无”。
刘季冬
《山海经》文化精神的再认识——兼与刘再复先生商榷“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被引量:2
2013年
斯宾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论述阿拉伯与俄罗斯文化时指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斯宾格勒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民族文化称为"伪形文化"。刘再复先生借用斯宾格勒"伪形文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作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之区分。他以其认定的《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为标准,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原形文化,将背离这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伪形文化。根据这一原则,刘先生将中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区分为:《西游记》、《红楼梦》是原形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伪形文化。本文对《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与刘先生不一样的认识,即《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优劣并存的,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四大名著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与刘再复先生不一样的看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并非中华文化的"伪形",而《西游记》、《红楼梦》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的"原形文化"。
刘季冬
关键词:山海经文化精神四大名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