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友仙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甲状腺激素的RIA及其意义
- 1997年
- 我们对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RI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选自本院健康体检合格者,无肝、肾、甲状腺病史者34例(男19,女15)。年龄18~47岁,平均36.5岁。 (二)再障患者:为本院住院患者44例(男23,女21)。诊断按1987年6月宝鸡会议所修订的标准。本组患者既往均无甲状腺病史。年龄8~65岁,平均31.7岁。 二、方法: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置-20℃备用。T_3、T_4、TSH、rT_3放免试剂盒由北方所提供。FT_3、FT_4放免试剂盒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提供。
- 陈益民叶友仙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激素放射免疫分析
- 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材污染状况调查
- 1996年
- 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材污染状况调查陆崇美,叶友仙,斯桂英杭州铁路中心医院检验科310009医院环境和物品表面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医院获得性感染率发生的高低,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细菌室对医院内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细菌进行分类,及时提供院内感染流行菌...
- 陆崇美叶友仙斯桂英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房使用呼吸机的161例老年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病原学检查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老年患者检出2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95%,革兰阳性菌占15.82%,真菌占10.23%;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20.47%、铜绿假单胞菌19.53%、肺炎克雷伯菌14.8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3.95%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84%为主;假丝酵母菌属仍为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升高。结论VAP的病原菌在老年患者中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VAP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可忽视,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吴丽丽魏凌云叶友仙沈世恩于小妹
-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
- Robobact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在痰培养中的应用及其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对Robobact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在痰培养中分离微生物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住院的临床病例随机取298份痰液标本,同时进行Robobact全自动法微生物培养和传统手工划线接种法微生物培养,从检出率、阳性出现时间和污染率等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了298份痰液标本,微生物培养检出率用全自动法为48.7%,传统法为38.6%(P=0.013);全自动法最快于10h即显示阳性结果,71.0%的阳性结果出现于15h内,而在传统法阳性出现时间较迟,15h内呈现阳性结果者仅占全部阳性例数的49.6%;全自动法无污染发生,而传统法为3.7%发生污染。结论Robobact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具有检出率高、需时短、无污染等优点,操作过程实现标准化,可确保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
- 吴丽丽王强叶友仙沈世恩
- 关键词:细菌培养检出率生物安全
- 老年VAP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老年VAP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感染及耐药特征。方法从161例老年患者分离的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抗生素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唑啉、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100%,96.67%,96.67%,93.33%,80.00%,73.33%);对头胞吡肟,头胞他啶,头胞噻肟耐药率较高(50.00%,50.00%and60.00%),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接近50%(40.00%,46.67%);但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3.33%,10.00%,16.67%)。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在老年VAP感染已十分严重,它的首选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吴丽丽沈世恩魏凌云叶友仙于小妹
- 关键词: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
- R0bobact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在痰培养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 临床上微生物培养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意义。但目前除对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培养可实行自动化操作外,对痰液、粪便、尿、浓液、拭子等非血液标本的培养检测,一般仍依赖手工操作,需时长,影响因素多,操作随意性大,结果难以准确...
- 吴丽丽王强叶友仙沈世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