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聪聪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民法
  • 3篇人格
  • 3篇民法保护
  • 2篇信用
  • 2篇信用权
  • 2篇义务
  • 2篇司法
  • 2篇赔偿
  • 2篇权利
  • 2篇人格权
  • 2篇伦理
  • 2篇内幕
  • 2篇内幕交易
  • 2篇交易
  • 1篇代位
  • 1篇代位求偿
  • 1篇代位求偿权
  • 1篇信心
  • 1篇一般条款
  • 1篇再审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孙聪聪
  • 4篇李新天
  • 2篇李丽春

传媒

  • 1篇知识经济
  • 1篇中国证券期货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省政法管...
  • 1篇法商研究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时代法学
  • 1篇法治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司法解释对再审程序的再完善
2009年
2007年,立法机关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最高院随后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修改决定涉及的再审程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包括规范再审程序性事项、细化再审事由等,意图缓解目前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申诉难"和"终审不终"等问题。但是,以审判监督和"纠错"为目标的再审程序,很难在保障当事人公正审判权和维持已生效裁判既判力之间获得合理的平衡。本文笔者正是以最高院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司法解释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其对再审程序的完善和仍存在的不足,提出笔者关于再审程序构建的若干建议。
孙聪聪
关键词:再审程序再审事由既判力
安全保障义务略论
2009年
近年来,经营场所内发生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案件不断增多,引起了司法、立法和法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的王利毅、张丽霞诉上海银河宾馆损害赔偿纠纷案,被认为是我国司法机关审理的第一起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案件。随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6条对行为人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该条的规定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根据有哪些,安全保障义务主体是否限于法条中列举的主体,违反义务人承担的侵权责任类型如何,要求其承担补充责任是否符合侵权法的一般原理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影响该条的有效适用。本文笔者将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孙聪聪李丽春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过错责任全部赔偿
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目的探析
2013年
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是其行政或刑事责任的基础,正是因为投资者遭受了损失,对证券市场公平交易的信赖产生了怀疑,才会动摇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禁止内幕交易的私法目的是填补投资者损害,公法目的是维持投资者信心。内幕交易的民事和行政、刑事责任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实现遏制内幕交易的法政策目标。
孙聪聪
关键词:内幕交易
信用的权利化及民法保护
孙聪聪
关键词:信用信用权
人格伦理价值的民法保护--以体系化视角界定人格权的内涵被引量:9
2014年
人格的伦理价值体现为独立、平等、尊严、自由、自主和完整等。民法对人格伦理价值的保护是由主体资格的确认、财产权利的赋予、契约自由、侵权救济和人格权等构成的规范体系。其中,主体资格的确认保护人格独立和人格平等,财产权利和契约自由间接保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侵权责任使得被侵害的财产和人身权利得到救济,人格权则以绝对权的方式保护人格自主和人格完整。准确界定人格权的内涵,将能够通过绝对权方式进行保护的人格的伦理价值转化为人格权一般条款的保护对象,是人格权立法明确性的要求。
李新天孙聪聪
关键词:人格伦理价值人格权体系化一般条款
论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正当性依据被引量:5
2012年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功能在于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赔偿、避免加害人因保险的存在而免责,其正当性来源于利得禁止原则和维持损害赔偿制度的需要。为实现其功能目的,代位求偿权必须法定化,且其行使应受到必要的限制。"保险人损失发生说"误解了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没有认识到民法上赔偿义务人的让与请求权与代位求偿权的区别,有待进一步商榷。
孙聪聪李新天
关键词:保险代位求偿权损害赔偿制度
公司法上的受信义务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受信义务是英美法系衡平法上的理论体系,我国公司法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继受和移植;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受信义务理论,对我国公司法的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股权分散,且受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双重调整,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董事对股东的受信义务。同时,依据受信义务原理,上市公司董事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不应与非上市公司有所区别。
李新天孙聪聪
关键词:内幕交易注意义务
人格作为法律主体的伦理与技术——基于历史进路的考察被引量:7
2015年
罗马法通过"人格"技术将法律主体资格赋予不同身份的人,反映了等级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法律地位;《法国民法典》以理性和自然权利为基础,将法律主体资格直接赋予所有的(法国)人;《德国民法典》以康德的伦理人格主义为基础,以伦理上的人所具有的尊严和价值为依据,规定所有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享有权利能力,并赋予法人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资格。以权利能力表彰的人格制度并不意味着主体资格由国家立法赋予,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来自于自然人格先验的伦理基础,不能被随意处分。
孙聪聪
关键词:人格法律主体权利能力
论中国合同法的发展
2009年
改革开放的实施,为我国合同立法的恢复奠定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合同法作为民法中社会会经济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率先提上了议事日程。
李丽春孙聪聪
关键词:合同法经济法民法
信用的权利化及其民法保护被引量:5
2012年
在我国,信用权利化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立法背景。通过对信用法律调整历史沿革的考察可以发现,信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最初关注主体在伦理道德方面信守承诺的情况,扩展到主体的综合经济能力。现代民法对信用的调整以社会对主体的信用评价为核心,信用作为社会对主体综合经济能力的评价,已非主体性要素,且已从"内在化的伦理价值"外化为"客体化的人格要素",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独立性的人格要素。因此,有必要也能够将信用权利化为具体的人格权,以确保民事主体获得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
李新天孙聪聪
关键词:信用信用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