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试析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中的主体性意识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根据古代佛经翻译的实践分析,认为古代佛...
- 尹富林张志芳
- 关键词:翻译策略主体性意识
- 跨越隐蔽文化屏障──两晋时期佛教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被引量:2
- 2007年
-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成功融合的范例。两晋时期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土扎根主要在于佛教传播者们能够跨越中国文化深层结构(隐蔽文化)的障碍。从寻找合适的文化切入点、会通文化价值观、佛典翻译的换位思维法及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等四个方面具体地剖析了文化传播者跨越受容者深层文化障碍的具体策略及交际者双方的互动交涉。认为文化传播者的能力、品德和学问是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不同文化得以融合的保证。两晋时期佛教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策略仍值得现代中外文化交际者们借鉴。
- 张志芳
- 关键词:佛教两晋隐蔽文化交际策略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商业广告——以电视平面商业广告为例
- 2005年
- 跨国商业广告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质。本文从中西不同文化背景导致商业广告不同感性诉求点这一角度出发,以一些较为典型的电视平面商业广告为例,对比分析了中西商业广告的文化差异,在向人们展示跨国商业广告的跨文化因素的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重视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张志芳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业广告价值观广告诉求本土化
- 从古代佛经翻译看译者的主体间性被引量:2
- 2008年
- 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古代佛经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翻译活动中建立起来包括原作者、译者、读者、监督者以及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间性关系。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关注到这样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更好。
- 尹富林张志芳
- 关键词:佛经翻译主体间性归化异化
- 《论语》与跨文化交际被引量:1
- 2003年
- 学界认为 ,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然而 ,若从跨文化交际的两个基本内容 :文化本质的研究及人们交际行为的研究来看 ,则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儒家代表作《论语》已具备之。《论语》不仅就现代跨文化交际学提出的文化差异性、交际差异性、交际和谐性进行了探讨。同时 ,孔子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宗旨也与现代跨文化交际学相似。在这一意义上 ,《论语》可称得上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雏形 。
- 张志芳
- 关键词:《论语》孔予跨文化交际
- 从古代佛经翻译看译者的主体间性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传统翻译中过多地强调了“意译”,也就是过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归化”而非“异化”的方法并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根据古代佛经翻译的实践分析,认为古代佛...
- 尹富林张志芳
- 关键词:佛经翻译主体间性翻译质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