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梅梅

作品数:36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桦褐孔菌
  • 7篇喹啉
  • 7篇酚类
  • 6篇离子
  • 6篇离子液
  • 6篇离子液体
  • 6篇晶体
  • 6篇晶体结构
  • 5篇衍生物
  • 5篇苯基
  • 4篇类化
  • 4篇类化合物
  • 4篇化合物
  • 4篇酚类化合物
  • 3篇碘催化
  • 3篇多酚
  • 3篇多糖
  • 3篇氧代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机构

  • 24篇徐州师范大学
  • 12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药用植...

作者

  • 36篇张梅梅
  • 23篇郑维发
  • 22篇赵艳霞
  • 18篇魏志文
  • 13篇王香善
  • 6篇缪康杰
  • 4篇刘玉冰
  • 3篇屠树江
  • 2篇梁静
  • 2篇刘蕴
  • 2篇李庆
  • 2篇孙卫国
  • 2篇魏贤勇
  • 2篇史达清
  • 2篇宗志敏
  • 2篇陈冬生
  • 1篇孙敬
  • 1篇魏江春
  • 1篇戴玉成
  • 1篇殷兆娟

传媒

  • 9篇有机化学
  • 8篇菌物学报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介质中1,4-二芳基喹啉-2,5-二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被引量:1
2009年
以芳醛、3-芳氨基-5,5-二甲基环己-2-烯酮和Meldrum酸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通过三组分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7,7-二甲基-1,4-二芳基-1,2,3,4,5,6,7,8-八氢化喹啉-2,5-二酮衍生物.该方法具有中性反应条件、产率高(80%~92%)、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张梅梅李庆吴健蓉王香善
关键词:喹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
真菌多糖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积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真菌多糖激发子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抗氧化和抗肿瘤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方法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5、45、100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测定胞内外多酚的量和主要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并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多酚的量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利用HPLC法测定多酚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以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表示。利用MTT法测定多酚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添加45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使桦褐孔菌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71.8和182.1 mg/L,明显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胞内(42.6 mg/g)和胞外(83.6 mg/L)。真菌多糖激发子显著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不同,但均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尤其是添加45μg/mL真菌多糖激发子的培养体系。结论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以及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
赵艳霞缪康杰魏志文张梅梅郑维发
关键词:桦褐孔菌深层发酵酚类化合物抗肿瘤
真菌激发子诱导油菜抗菌核病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利用病原菌激发子喷施油菜植株,分析其防御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对病原菌入侵的抗性。结果表明,多糖激发子和细胞壁激发子均能迅速激活油菜的免疫机制,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多糖激发子诱导后96h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29mg/g),细胞壁激发子诱导120h后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67mg/g),且提取的植物多酚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细胞壁激发子诱导组的提取物抑菌率可达60.70%。这说明病原菌激发子可以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魏志文张梅梅赵艳霞郑维发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激发子诱导抗性
一种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本发明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是向桦褐孔菌的培养液中添加无菌的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所述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是将链格孢霉菌菌丝体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向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的发酵...
郑维发赵艳霞缪康杰张梅梅魏志文
两株白腐真菌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试验采用白腐真菌混合发酵法制备高蛋白玉米秸秆饲料,优选2株白腐真菌的原种培养基,利用2株白腐真菌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粉,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原种培养基最适宜两株白腐真菌的生长,经过混菌发酵后,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达到21.87%。
魏志文张梅梅赵艳霞孙卫国缪康杰郑维发
关键词:混合发酵秸秆饲料白腐真菌
一氧化氮对桦褐孔菌抗氧化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1
2009年
本研究探讨了NO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积累抗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mmol/L、0.1mmol/L以及1mmol/L的NO供体硝普钠,并测定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活力表示。加入0.1mmol/L的硝普钠可使桦褐孔菌胞内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67mg/g和677mg/L。不同培养时期产生的胞内外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添加0.1mmol/L硝普钠的菌丝体。因此NO可用于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
赵艳霞缪康杰张梅梅魏志文郑维发
关键词:担子菌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作者旨在阐明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积累的影响。以摇瓶法培养桦褐孔菌,在其培养液中加入真菌激发子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观察桦褐孔菌多酚和一氧化氮的积累并测定菌丝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多酚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一氧化氮的积累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表明,添加45μg/mL的激发子可使桦褐孔菌菌丝体多酚的积累量达到46.5mg/g,显著地高于正常培养的菌丝体多酚积累量34.6mg/g;同时加入45μg/mL的激发子和10mmol/L氨基胍则使菌丝体多酚积累的最高水平降为34.8mg/g。此外,激发子的加入显著促进了一氧化氮的产生并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而这种促进和提升作用为氨基胍所抑制。这表明真菌激发子能显著地提升桦褐孔菌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而一氧化氮可能是这种提升作用的信号传导分子。
赵艳霞缪康杰张梅梅郑维发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下水介质中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的一步合成被引量:7
2007年
以芳亚甲基丙二腈、1,3-二甲基巴比妥酸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在100℃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良好(78%~90%)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证.
梁静张梅梅魏贤勇宗志敏王香善
关键词:TEBAC
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力的增强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与野生桦褐孔菌在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含量上的差异以及对铅处理小鼠常压缺氧和游泳耐力影响。野生桦褐孔菌主要含有水溶性黑色素、硬毛素衍生物,两者各占总酚类化合物的12.1%和42.2%。而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则主要积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正常生理条件下积累量达到总酚的35.5%,加入H2O2后积累量达到总酚的92.5%,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则为总酚的76.9%。正常培养基中水溶性黑色素的积累量达到总酚的20.2%,而加入H2O2或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水溶性黑色素则很少合成。口服野生斜生褐孔菌或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都能使铅处理小鼠忍耐缺氧和游泳的时间延长12–15min。同时,口服不同来源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可提升铅处理小鼠外周淋巴细胞的活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的积累。因此,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缺氧和游泳的提升作用在于抑制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了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从而保护了铅处理小鼠的细胞和器官免于氧化胁迫的损伤。
郑维发殷兆娟陈才法张梅梅赵艳霞
关键词:黄酮类黑色素抗氧化
茉莉酸和双氧水对斜生褐孔菌一株黑色素缺失突变体产生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黑色素合成是桦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黑色素的过多合成势必影响其他酚类的积累。本文以茉莉酸和双氧水为调控因子,开展了该突变体深层发酵过程酚类化合物积累研究。正常培养条件下,每升发酵液积累酚类化合物最高可达317.45mg/L,其中包括苯甲酸衍生物(45.3mg/L),黄酮苷元(74.4mg/L),黄酮苷(160mg/L)以及硬毛素类化合物(18.5mg/L)。加入茉莉酸后,总酚最大值增加到620.45mg/L,其中苯甲酸衍生物增加到230.26mg/L,黄酮苷元增加到166.86mg/L,而黄酮苷和硬毛素类化合物却分别降低到98.5mg/L和7.1mg,双氧水的加入没有提高总酚的最大积累(315.69mg/L)。因此,与野生型相比,黑色素缺失使总酚的积累有所增加,随茉莉L酸的加入总酚积累最大值增加近一倍。虽然双氧水的加入提高了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但总酚的积累却没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在抗双氧水氧化胁迫过程中被消耗。
赵艳霞缪康杰孙卫国张梅梅魏志文郑维发
关键词:担子菌次生代谢黄酮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