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妹
- 作品数:2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颈段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报道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囊肿部位的神经根痛,以后发展为脊髓压迫症;镜下可见纤维囊壁内衬覆复层上皮细胞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免疫组化染色囊壁内衬覆上皮细胞CK、EMA阳性,而GFAP、NSE阴性,PAS染色在复层上皮细胞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的游离缘上见到纤毛。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病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其治疗多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 王姝妹李艳红朱少君巩丽韩秀娟兰淼赵建业张伟
- 关键词:髓外硬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
- 肾球旁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报道1例肾球旁细胞瘤,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为女性,55岁,临床无高血压病史,无血钾降低。经肾肿瘤根治术,肉眼检查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大小3.8cm×3.7cm×3.5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光镜下肿瘤组织呈弥漫性排列,部分区域呈不规则小梁状结构,似血管球瘤样,部分区域似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间质内富含薄壁小血管,可见小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并呈簇状分布,另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34。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愈后关系尚不完全确定。
- 张有巩丽王姝妹牟晓荣张伟
- 关键词:球旁细胞瘤肾肿瘤预后因素恶性潜能
- miR-450a-5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检测miR-450a-5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450a-5p的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1例浆液性卵巢癌组织及对照50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miR-450a-5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450a-5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miR-450a-5p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对照组(P<0.01)。miR-450a-5p的表达水平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50a-5p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有望为浆液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洪甲姚丽张佳瑞任拼王姝妹兰淼李艳红张伟
- 关键词:浆液性卵巢癌实时荧光定量PCR
- PCR在HBV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定量分析系统,通过检测HBV携带者血清中的HBV X区DNA,fRNA和trRNA拷贝数,为提高隐匿性感染期低复制状态HBV检测效果提供可能.方法: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和RNA,对Core区、X区...
- 张佳瑞李艳红巩丽朱少君韩秀娟姚丽王姝妹张伟
- RICH2在肝细胞肝癌中蛋白表达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中RICH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RICH2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ICH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Friedrich免疫反应评分法作为判定标准。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对RICH2在肝细胞肝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HCC病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ICH2表达阳性率为100%(19/19),其中RICH2表达强阳性(+++)5例(26.3%),RICH2表达弱阳性(+)和中阳性(++)分别为3例(15.8%)和11例(57.9%);而HCC组织除了两例肝硬化组织未取到癌组织外,17例病例中RICH2表达阳性率仅为11.8%(2/17),表达为+和++各占50%。肝癌组织中RICH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结论:RICH2有可能通过某种或者其中几种因素作用失活,作用于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研究其作用机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张佳瑞巩丽杨晨朱少君韩秀娟姚丽王姝妹张伟李艳红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免疫组织化学
- 超声影像评价氯化两面针碱对帕金森病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变性性疾病.本研究旨在建立6-羟多巴胺(6-OHDA)大鼠PD模型,应用超声成像观察中脑...
- 刘禧朱雅琴王宝陶凯巩丽王姝妹段云友
- 关键词:帕金森病氯化两面针碱脑保护作用超声成像
- miR-129-1-3p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检测miR-129-1-3p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R-129-1-3p与卵巢浆液性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定量分析100例浆液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50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miR-129-1-3p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和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miR-129-1-3p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P<0.01)。miR-129-1-3p的表达与FIGO分期、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清CA125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129-1-3p可能作为抑癌因子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对卵巢上皮性癌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意义,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刘菲姚丽张佳瑞任拼王姝妹兰淼张伟李艳红
- 关键词:浆液性卵巢癌输卵管伞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抑癌因子
-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变异肝细胞结节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变异肝细胞结节(NAH)的染色体畸变情况,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其肿瘤性本质.方法: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解剖10个NAH,并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基于女性X染色体失活的嵌合性及磷酸苷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选择出单克隆性的NAH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观察其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10个NAH中只有4个为单克隆性增生,可用于进一步分析,且其中一个NAH伴有小细胞改变(SCC).array-CGH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伴有SCC的NAH在染色体1q21.2~q25.2,19q13.12~q13.43和8q区域发现有增缢,在染色体4p和8p上有缺失,并且部分与HCC染色体畸变情况一致.而其它3个不伴有SCC的NAH无染色体畸变发生.结论:伴有SCC改变的NAH是一种真性肿瘤,是一种较晚期的癌前病变.
- 巩丽李艳红王旭霞陈海琛朱少君姚丽王姝妹兰淼张伟
- 关键词:肝硬化染色体畸变
- DUSP10和BZW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检测双特异性磷酸酶10(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0,DUSP10)和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BZW1抗体(basic leucine zipper and W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BZW1)分子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结果,初步探讨它们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和人正常输卵管组织中DUSP10和BZW1分子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检测结果表明DUSP10和BZW1分子在人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和人正常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DUSP10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浆液性腺瘤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86.9%和100%(P<0.0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DUSP10阳性表达率临床晚期高于早期(97.1%vs 92.1%,P<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5.7%和96.9%(P<0.01)。而BZW1在这三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47.8%和77.7%(P<0.01)。在腺癌组织中,BZW1阳性表达率临床晚期低于早期(48.6%vs 65.8%,P<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4%、52.4%和66.7%(P<0.01)。结论:DUSP10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临床分期的早期阳性表达率低于晚期,表达差异显著,说明DUSP10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样,BZW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说明BZW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起到了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 岳娟刘菲姚丽王姝妹张伟李艳红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腺癌
- 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附3例报道)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发生于食管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光镜下主要由小的间变性细胞构成,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染色质丰富,常较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K、NSE、Syn、CgA常为阳性。电镜检查还可查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非常差。
- 王姝妹李旭苗张伟朱少君巩丽赵建业兰淼
- 关键词:食管免疫组化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