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阳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气旋
  • 2篇强风
  • 2篇强风暴
  • 2篇中气旋
  • 1篇大雾
  • 1篇大雾天气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汛期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阵风锋
  • 1篇霜冻
  • 1篇霜期
  • 1篇气候分析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象服务
  • 1篇气象台

机构

  • 4篇安徽省阜阳市...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安徽省宿州市...

作者

  • 10篇项阳
  • 6篇张庆奎
  • 4篇卢海
  • 3篇刘娟
  • 2篇宋子忠
  • 2篇李胜
  • 2篇卢春婷
  • 2篇王莹
  • 1篇朱君鉴
  • 1篇姚鹏义
  • 1篇张录军
  • 1篇刁秀广
  • 1篇周后福
  • 1篇王德育
  • 1篇夏文梅
  • 1篇陈晓红
  • 1篇王海东
  • 1篇孙钢
  • 1篇王璐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水文装备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阜阳市大雾天气的潜势预报方法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2002~2011年安徽阜阳市逐日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分析大雾发生时各预报因子的分布特征,确定预报因子的阈值及消空指标,建立基于PP法思想和指标叠套方法的阜阳市大雾天气潜势预报模型。通过2013~2014年逐日业务化运行检验,基于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的大雾天气潜势预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其TS评分为0.49、准确率为0.9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业务应用价值。
张庆奎项阳王莹王璐卢春婷
关键词:大雾潜势预报
阜阳市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阜阳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 a阜阳市雾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阜阳市年平均雾日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近50 a雾日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大雾天气主要集中在冷季(10月至次年3月);大雾开始的主要时段在凌晨3时至早上8时,大雾消散的主要时段在9时前后,持续时间在3 h以内的大雾最多;适当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利于大雾的产生;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的上升在冷季有利于雾日增多,暖季(4-9月)则反之,同时雾日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与气温有很好的一致性,而雾日的年际变化则与相对湿度的变化更为一致。
卢春婷张庆奎张录军项阳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象因子
阜阳汛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研究
刘娟项阳卢海李胜张庆奎
该项目研究工作完成了以下内容:完成了对2005年以来重大天气过程的普查,建立了灾害性天气统计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描述、对流参数和物理量统计与查询、典型天气图和雷达回波图图像显示三部分。完成了11篇典型个...
关键词:
关键词:雷达观测
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的观测资料分析
2012年
分析表明850hPa切变线和地面弱冷锋南下,为此次强风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飑线回波初始于午后窄带回波的发展,达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的出现和维持造成了强风暴天气。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导致利辛县丹凤乡成为强风和暴雨重灾区,底层还出现倒V型入流槽口,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
项阳张庆奎
关键词:强风暴中气旋
20070708阜阳极端降雨事件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使用阜阳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阜阳市迎仙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主要表现为强的对流性不稳定,特大暴雨对流云带恰好发生在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并且和850 hPa典型的静止锋式切变线相对应;特大暴雨由狭窄而持续强盛的对流性回波带形成。切变线的组织作用使得新生回波单体不断地聚合到回波带中,是维持回波带持续强盛的原因。回波单体移动方向和回波带的走向接近一致造成迎仙持续的强降水。
刘娟朱君鉴陈晓红宋子忠项阳卢海
阜阳市霜冻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霜冻灾害对阜阳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开展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阜阳市1953—2014年62年整编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阜阳市霜冻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初霜冻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占总次数的90%,终霜冻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占总次数的77%。(2)平均初霜冻日为11月2日、终霜冻日为3月26日,无霜冻期为222天。(3)终霜冻出现异常较初霜冻频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初霜冻未出现异常偏早和偏晚,21世纪以来终霜冻异常增多。(4)初霜冻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未发生气候突变。终霜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气候突变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气候突变呈延长趋势。
项阳张庆奎尉传阳
关键词:霜冻无霜期
阜阳网上气象台的研制与开发
鲁家永孙钢王海东姚鹏义郭新才项阳卢海李胜
该系统利用新型网络开发技术,将气象台的服务项目延伸到互联网上,建立起信息丰富、更新及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决策服务对象、专业气象服务用户,以及气象专业人员的多层次的网站。网站的建立,增加了为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的方式,提...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台气象服务
淮北地区一次强风暴的弓形回波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2005年7月16日淮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主要使用新建成的阜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辅以天气图、本站高空观测、地面观测资料,对此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以灾害性大风为主、有雨暴相伴随、局部还有冰雹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系统是一条中-β尺度的弓形飑线回波带。弓形回波带是由更早些时间出现的弧形的阵风锋触发而成的。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加强了对流云体中的下沉气流和低层出流,形成阵风锋。在如何综合应用如此丰富的雷达产品做好临近预报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刘娟宋子忠项阳卢海
关键词:强风暴弓形回波阵风锋
江淮地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分析被引量:46
2014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6个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超级单体风暴H_(BASE)平均为1.7 km,H_(TOP)平均为9.1 km;H多在风暴的下部,近于下部的1/4处。H_(BASE)平均值比江淮地区各种超级单体的平均值低得多,H_(TOP)则略低。(2)龙卷超级单体I_(VIL)平均为25.6 kg/m^2,Z_(MX)平均为54.8 dBz。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I_(VIL)要小得多,而龙卷Z_(MX)略低。(3)龙卷超级单体的中气旋M_(BASE)、M_(TOP)和M_(SHR)平均值分别为1.2 km、3.9 km和14.4×10^(-3)s^(-1),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M_(BASE、M_(TOP)明显低,而M_(SHR)略高。(4)TVS参数最强时的VAD在12—45 m/s,V_(LLD)多大于30 m/s,V_(MXD)多超过30 m/s,V_(MXD)的高度不低于0.8 km,T_(DPT),在2.4—6.4 km,T_(BASE)在0.7—1.5 km,T_(TOP)在2.3—6.4 km,T_(MXSHR)超过22×10^(-3)s^(-1)。TVS参数最强时间与龙卷实际时间基本吻合,平均相差4.2 min;平均而言,TVS出现后6 min有龙卷发生。(5)雷达推算的龙卷超级单体的0—6 km风垂直切变比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的风垂直切变平均值高15.2%;龙卷发生前ICAPE平均为1752 J/kg,I_k为38℃,850 hPa到地面风切变平均超过12 m/s,850—500 hPa温差平均为23.7℃。龙卷发生前能量处在中等到强的状态,大气不稳定性较强,风垂直切变大。
周后福刁秀广夏文梅王德育项阳
关键词:龙卷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TVS环境参数
1953—2017年阜阳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2019年
利用阜阳市6个国家站1953-2017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阜阳市短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以及强度、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6站多年平均短时强降水频次为每站4次,以20mm/h的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为最多。(2)短时强降水月际分布中7月最多,其次8月,再次6月;4个等级的短时强降水中,除80mm/h的短时强降水8月最多外,其余3个等级均是7月最多。(3)短时强降水在逐时分布上显示为双峰型特征,峰值在早晨前后和傍晚前后,最大峰值早晨与傍晚相当。4个等级的短时强降水中,除80mm/h的短时强降水外,随着短时强降水强度的提升,其最大峰值由早晨向傍晚转移。(4)不同月份短时强降水的逐时分布显示,雨季夜雨(早晨)明显,6、7月为汛期雨季,9月为淮河秋雨。(5)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和极端雨强都呈现出上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雨强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王莹张庆奎项阳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气候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