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红星

作品数:29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心肌
  • 24篇显像
  • 17篇心肌灌注
  • 14篇心室
  • 13篇左心
  • 13篇左心室
  • 13篇门控
  • 13篇门控心肌
  • 11篇室壁
  • 11篇室壁瘤
  • 11篇门控心肌灌注
  • 8篇心肌灌注显像
  • 8篇左心室室壁瘤
  • 8篇灌注显像
  • 8篇发射型计算机
  • 7篇单光子
  • 6篇代谢
  • 6篇代谢显像
  • 4篇动脉
  • 4篇断层显像

机构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29篇魏红星
  • 18篇张晓丽
  • 17篇田月琴
  • 13篇田丛娜
  • 8篇刘秀杰
  • 7篇何作祥
  • 6篇赵世华
  • 6篇陆敏杰
  • 6篇王伟学
  • 6篇王琦
  • 5篇沈锐
  • 5篇耿庆海
  • 5篇孙晓昕
  • 5篇方纬
  • 5篇郭风
  • 4篇杨敏福
  • 4篇张宗耀
  • 3篇史蓉芳
  • 3篇周宝贵
  • 3篇褚克维

传媒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华核医学杂...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负荷试验门控心肌灌注SPECT显像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张凌田月琴郑平张晓丽孙晓昕郭风魏红星徐莹颖何作祥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杨易剑科雨桐陆敏杰张红菊田月琴赵世华张健张晓丽刘秀杰
关键词:室壁瘤左心室重构预后
PE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心肌血流量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PET心肌灌注显像可绝对定量测定局部心肌血流量(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由于显像剂半衰期短,允许在短时间内重复进行PET心肌灌注显像,获得静息态、冷加压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等不同状态下的MBF,进而评价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CFR功能。在早期诊断冠心病,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评价微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CFR功能的异常,估测预后,帮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检测疗效等方面,PET心肌灌注显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将介绍PET心肌灌注显像相关知识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主要应用。
田丛娜魏红星张晓丽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循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心肌血流量
肥厚型心肌病手术前后核素显像所见一例
1998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室间隔或心肌游离壁非对称型肥厚或对称型为特征的一类心肌病.患者常可发生猝死.目前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而对于少数药物疗效不满意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核素心室造影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相结合,对该病的诊断及手术疗效的判断,是一种客观和可靠的无创伤性方法.本文报告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手术前心肌断层显像与手术前、后核素心室造影的结果.患者男性,36岁,1997年2月10日因活动性心悸、胸闷伴有发作性晕厥2年,加重半年入本院内科.入院前后曾口服心得安或异搏定等药物。
史蓉芳王道宇魏红星周宝贵刘秀杰泰迁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手术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75%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运动一静息MPI在冠状动脉狭窄50%一75%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AG显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主要血管狭窄在50%~75%间,且所有主要血管狭窄程度不超过75%的患者,在造影前后2周内行运动一静息MPI。共纳入患者244例(男178例),平均年龄(57±10)岁。负荷试验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于运动高峰静脉注射显像剂”Tc^m-MIBl925MBq,1~1.5h后行运动心肌断层显像,间隔48~72h后行静息心肌显像。在断层图像上有2个不同断面、连续2个层面在同一部位出现可逆性的稀疏或缺损诊断为心肌缺血;出现不可逆性稀疏或缺损诊断为心肌梗死;当MPI无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为正常。分析运动一静息MPI结果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抉择的影响。采用X。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现狭窄在50%~75%间的冠状动脉340支。运动一静息MPI正常的患者207例(84.8%),心肌缺血33例,心肌梗死3例,梗死合并缺血1例。共发现61个缺血节段、9个梗死节段,涉及43支病变血管的供血区。共14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例行CABG,其余227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按照MPI结果分组:MPI阴性组207例,9例采取介入治疗,其余采取药物治疗;显像阳性组37例,29例行药物治疗,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组患者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P=0.001)。结论对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患者,放射性核素MPI是判断有无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可以了解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韩萍萍田月琴方纬杨敏福沈锐魏红星郭新华何作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MIBI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张凌田月琴袁建松乔树宾孙晓昕郭风魏红星方纬杨敏福沈锐何作祥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不完全纠正心肌缺血对接受血管重建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针对心肌灌注显像(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均接受了血管重建术(RVS),比较其预后的不同,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得到完全血管化治疗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对指导RVS治疗方案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10至2010-12期间在阜外医院行MPI提示有心肌缺血,并在3个月内在我院接受RV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共202例患者入选,根据CAG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血管化组(CAG_(CR)组,n=99)和不完全血管化组(CAG_(IR)组,n=103)。根据MPI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均接受RVS,分为心肌缺血完全纠正组(MPI_(CR)组,n=112)和心肌缺血不完全纠正组(MPI_(IR)组,n=90)。死亡为第一随访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次RVS)为第二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46±21)个月。结果:CAG_(CR)组的死亡率低于CAG_(IR)组[4.0%(4/99) vs 11.7%(12/103),P=0.025],CAG_(CR)组与CAG_(IR)组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15/99) vs 18.5%(19/103),P=0.28]。MPICR组的死亡率[3.6%(4/112) vs 13.3%(12/90),P=0.005]和MACE发生率[12.6%(14/112) vs 22.6%(20/90),P=0.004]均明显低于MPI_(IR)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I指导下的心肌缺血纠正不完全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危险比(HR)=4.02,95%可信区间(CI):1.13~12.55,P=0.017]和预测MACE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HR=2.67,95%CI:1.31~5.40,P=0.006)。结论:对有心肌缺血接受RVS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重视针对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罪犯血管"早期进行完全血管化治疗,达到完全纠正和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李劼慧王琦杨秀滨乔树宾田月琴杨易剑王伟学沈锐孙晓昕郭新华魏红星张晓丽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术预后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田丛娜田月琴王道宇姜楠张宗耀郭新华张晓丽单宝慈
核心脏病学在心力衰竭患者CRT和ICD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心脏重构,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门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评估心肌存活和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123I-间位碘代苄胍(123I-MIBG)和11 C-羟基麻黄碱(11 C-HED)的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可以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
杨易剑魏红星张晓丽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5例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67±5)岁],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负荷185例,药物负荷20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曾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作为诊断标准,20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57例(28%),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19例,三支病变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中核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异常者3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48例(72%)患者中,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135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总的诊断灵敏度63%(36/57),特异性91%(135/148),准确性83%(171/205);对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7%(17/30)、58%(11/19)和8/8。行运动负荷显像患者185例,按照运动试验是否达到目标心率分为2组:组1运动试验高峰心率达到目标心率,共53例(29%);组2运动试验高峰心率未达到目标心率,共132例(71%)。2组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1%(13/16)和58%(22/38)。组1诊断灵敏度高于组2,但经χ^2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结论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可靠方法;当运动负荷达到目标心率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较高。
韩萍萍田月琴方纬沈锐杨敏福魏红星郭新华何作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老年人MIBI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