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昕燕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oll样受体2和4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表达增加
-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宿主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鼻部炎性疾病如慢性鼻-鼻窦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TLR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持续性AR患者鼻...
- 崔昕燕陈曦程雷
- 一种耳鼻咽喉科用器械放置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鼻咽喉科用器械放置架,包括焊接连接的放置盒和回收盒,放置盒和回收盒连接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包括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支撑杆下端转动固定在轴承内,旋转座底部设置有移动...
- 俞晨杰崔昕燕
- 文献传递
- 可逆性咽鼓管阻塞建立豚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模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索单纯咽鼓管阻塞建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豚鼠22只,左侧为实验耳,右侧为对照耳,经软腭切开膨胀海绵阻塞左侧咽鼓管咽口建立可逆性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耳内镜下观察记录鼓膜形态和鼓室积液情况,分别于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各获取6只造模成功的豚鼠听泡,探查术后膨胀海绵留置情况,HE染色观察病程中中耳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组22耳中20耳分别于术后第3~7天出现鼓室浆液性渗出,造模成功率为90.9%,病理改变表现为鼓室黏膜增厚,黏膜下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近咽鼓管鼓室口部纤毛低矮,数量减少甚至脱落。术后14d膨胀海绵已基本排出,14~18d中耳积液消失。同时组织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病程中对侧对照耳鼓室无积液,亦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经软腭切开膨胀海绵咽鼓管阻塞法可成功建立豚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模型,该分泌性中耳炎可于膨胀海绵自行排出后逐渐自愈。
- 崔昕燕俞晨杰陈峰高下
- 关键词:咽鼓管
- 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各阶段炎症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组)和对照组(E),实验组分别将膨胀海绵片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 mm,位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前及术后3 d、4周、8周、12周行内眦静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常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3 d、4周、8周、12周处死,解剖并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对照组直接处死,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结果大鼠慢性鼻-鼻窦炎造模过程中,实验组术后3 d、4周、8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1),并在4周之内保持高水平。术后1 2周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较术前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 5)。实验组大鼠9 5.7%(44/46)发生鼻中隔穿孔,多位于鼻中隔前下部,术后3 d内即可发生。解剖发现3 d以上各实验组双侧鼻窦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8~12周各鼻窦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病理切片显示,术后第4~12周,实验组左侧上颌窦黏膜炎症由亚急性向慢性迁延。C、D组右侧上颌窦黏膜8、12周同左侧上颌窦黏膜有相似程度的炎症。分泌物培养显示,术后第4周36.4%双侧鼻腔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培养结果均为条件致病菌。术后12周所有培养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6.7%的双侧鼻腔培养为条件致病菌,其余未检出细菌。结论鼻腔膨胀海绵填塞可有效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术后约4周的急性期,逐渐转向慢性炎症,至12周形成稳定的慢性炎症。此时是进行进一步干预研究的成熟时机。细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持续状态并无明确相关性。
- 俞晨杰陆玲顾亚军崔昕燕高下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动物模型
- 分泌性中耳炎豚鼠模型鼓室黏膜上皮和血清中TGF-β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TGF-β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豚鼠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50只,以肺炎链球菌鼓室注射制造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再分为注入后1、3、7、14、30天组,每组10只。对照A组随同B组各组分别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其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1、TGF-β2的含量。结果 B组豚鼠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1表达在第1、3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7天表达明显,之后逐渐增强,第30天达高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14、30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豚鼠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2表达在第1天之后逐渐增强,第14天达高峰后开始降低,各时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TGF-β2在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不同时期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有不同表达,说明这两种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转归中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 王林古丁小琼崔昕燕张秀玲高下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 一种鼻科手术冷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科手术冷敷装置,包括冷敷装置主体,所述冷敷装置主体的一侧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冰水加注机构,所述冷敷装置主体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便捷冷敷机构,所述冷敷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消毒排水机构,所述便捷冷敷机构...
- 俞晨杰崔昕燕
- 文献传递
- 慢性鼻-鼻窦炎—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被引量:6
- 2013年
- 慢性鼻一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形成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分为CRS不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withoutnasalpolyps,CRSsNP)和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Riswithnasalpolyps,CRSwNP)两种临床亚型。
- 崔昕燕程雷
- 关键词:慢性持续性鼻窦炎鼻窦黏膜临床亚型鼻息肉CRS
- Toll样受体在鼻部炎症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调控机制
- 目的1.探索 Toll 样受体(Toll-likerecepters,TLRs)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炎症发生、持续与发展中的作用,为CRS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 崔昕燕
- 关键词: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
- 文献传递
- Toll样受体2和4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增加
- 2015年
-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宿主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鼻部炎性疾病如慢性鼻一鼻窦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TLR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持续性AR患者鼻黏膜的表达情况。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收集42例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鼻黏膜组织,其中AR组和对照组各21例。
- 崔昕燕
- 关键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TOLL样受体2相关细胞因子持续性鼻中隔矫正术宿主防御
- 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治疗至少一个疗程(10天)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治疗组19例(19耳),对照组20例(20耳),治疗组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20mg,每日1次,同时两组均继续常规治疗,但不再继续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两组均继续治疗10天。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47.4%,受损频率PTA平均改善14.0±16.0dB;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25.0%,受损频率PTA平均改善6.4±10.2dB,两组总有效率及平均PTA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2,P=0.083)。治疗组发病至开始灌注的平均时间间隔50.2±55.4天;对照组发病至继续常规治疗的平均时间间隔:13.8±3.3天,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发病至开始灌注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23.5±14.6、13.8±3.3天,有效组短于无效组(P<0.05)。仅将发病至继续治疗的时间间隔≤60天的病例纳入分析,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损频率平均PTA改善值分别是16.8和6.4dB,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29)。治疗组未发生永久性鼓膜穿孔、听力损失进一步加重等并发症。结论常规治疗无效后尽早选择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是安全的,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有效率。
- 戴艳红佘万东杜小平俞晨杰崔昕燕王俊国朱文燕
- 关键词:鼓室灌注突发性聋甲泼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