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景亮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习语
  • 5篇隐喻
  • 5篇语言
  • 4篇英语
  • 4篇英语习语
  • 3篇熟语
  • 3篇思维
  • 3篇思维模式
  • 3篇教学
  • 3篇概念隐喻
  • 2篇隐喻思维
  • 2篇转喻
  • 2篇文化
  • 1篇动因
  • 1篇对句
  • 1篇对语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氛围
  • 1篇言教
  • 1篇言外之力

机构

  • 18篇江苏技术师范...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常州技术师范...

作者

  • 21篇徐景亮
  • 1篇唐玲
  • 1篇唐玲
  • 1篇唐岚

传媒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外语研究
  • 2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常州技术师范...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职教通讯(江...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英语教师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喻推理与转喻性习语加工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3
2007年
转喻如同隐喻一样是人们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常见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生成与加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许多习语的生成都是以转喻为动因的。但与隐喻相比,转喻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转喻这一语言现象会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习语习得过程中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研究较为罕见。为此,本文在对转喻相关理论研究介绍的基础上,以转喻性习语为研究对象,探讨转喻意义推理机制在转喻性习语加工中的作用,旨在构建目的语习得中转喻性习语的心理加工模式。
徐景亮
关键词:转喻转喻推理
习语图式的理解机制及模式建构被引量:4
2010年
习语图式是特殊的英语习语。数目众多,常以集或群来计数,共同表征某一语义概念,共有一个或若干个生成理据,其组成成分时有同源的词语。然而,习语图式因其语义建构的混杂性特性,其语义的有效理解受到影响。探析习语图式语义的建构理据、理解机制和参与理解的成分要素及其作用,借此建构习语图式语义的理解模式,既可丰富英语习语学研究的内容,又可为汉语成语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徐景亮
习语变体认同及其加工模式建构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
2008年
英语习语变体的理解加工是一个意义在线重构的过程,通过对相关传统加工模式的评述,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该过程作出阐释,从而构建新的模式。
徐景亮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习语变体
从汉英“成功”熟语看汉英民族思维模式的异同
2011年
熟语大部分是比喻性语言,因为它们的规约化语义通常是比喻义。比喻义根植于人们的种种认知模式,诸如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隐喻思维的外在物质形式,如此说是因为隐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原始方式,而概念隐喻恰恰是伴随人们始终的认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固有策略和概念模式。再者,隐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分析、比较汉英熟语的比喻义的建构基础——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蕴涵其中的隐喻思维方式,由此透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的异同。
徐景亮
关键词:熟语隐喻隐喻思维概念隐喻思维模式
外语教学中隐喻语言教学建议
2008年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徐景亮
关键词:隐喻语言教学建议外语教学隐喻研究
论Of Course的言外之力
2003年
传统的意义研究方法是从句法或逻辑—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言 ,解决的是语面意义 ,但这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所要表示的真实意义 (意图 )并不完全等值 ,后者往往会超出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面意义。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 ,结合相应的语境 ,对超出ofcourse语面意义的意义 (言外之力 )进行了考察 ,认为仅仅从语义层面上去把握话语的意义是难以捕捉到真实的交际信息 ,而缺少对ofcourse之类含有丰富内涵词语从语用意义和语用作用方面所应有的了解 ,势必会影响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徐景亮唐岚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语用意义语用作用
英语习语理解方式的类型综观
2010年
目前,对英语习语理解方式的研究往往从单一视阈进行,如通过英汉文化差异的比较解读习语的意义。然而,参照利奇的"意义"七分法,对习语的意义进行分类,发现其意义的建构机制具有两个特征:理据的复杂性和表达手段的多相性。前者反映出理据是多源的,涉及民俗、文化、概念域知识等。后者体现出其认知的基础,关系到隐喻、转喻、象征和概念合成等认知模式。由此证实,英语习语的理解方式应是混合性的,包括民俗、文化和认知模式三种类型。
徐景亮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类型
思维模式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首先阐明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的一些典型的句式的对比和分析,证实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由此,作者认为句法层面的差异是受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
徐景亮
关键词:思维模式句法结构语言文化
习语句法变换潜在性预判的依据
2009年
习语的句法变换历来被认为是凝固性的。但在习语的实际运用中,其句法变换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有效预判习语句法变换的潜在性显得意义重大。本文认为.习语句法变换潜在性的预判必须有语法之外的因素参与,那就是习语的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的因素,它们是断定习语句法变换潜在性的重要依据。
徐景亮
习语变异理论及其阐释力问题
2011年
习语的形式和语义结构凝固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但在日常话语中常常可见其灵活转用,而且许多还成为了规约化的变体。习语是何以变异的因此成为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各自阐释习语变异的理论模式。本文对这些理论模式进行了述评,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阐释力值得重视。
徐景亮
关键词:习语阐释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